生物劑,亦即生物武器或生物武器系統,是被用作武器的病原體。這些生物劑不僅包括活的或可複製的病原體,還包括毒素和生物毒素。迄今為止,已描述並研究超過1200種潛在的武器化生物劑。某些生物劑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範圍甚廣,從相對輕微的過敏反應到嚴重的醫療狀況甚至死亡。許多這些生物劑在自然環境中隨處可見,存在於水、土壤、植物或動物中。
生物劑可能具有「武器化」的潛力,使其更易於部署或擴散。
這些病原體通过基因改造可能增強其致命特性,或使其對傳統治療方法免疫。而且,由於許多生物劑的繁殖速度快,需要的資源極少,因此在許多職業環境中都可能構成潛在危險。1972年生物武器公約是一項國際條約,禁止發展、使用或儲存生物武器,截至2021年3月,已有183個締約國參與該公約。
美國的生物武器計劃(1943-1969年)將武器化的防人類生物劑分類為“致命劑”(如炭疽桿菌、法蘭西斯菌、肉毒毒素)和“無能劑”(如布魯氏菌、考克斯菌、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
自1997年以來,美國法律宣告一系列由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或美國農業部指定的生物劑,具有“對公共健康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潛力,被正式定義為“選擇性生物劑”,這些生物劑的擁有和運輸受到嚴格控制。這些選擇性生物劑分為“HHS選擇性生物劑和毒素”、“USDA選擇性生物劑和毒素”及“重疊選擇性生物劑和毒素”。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將生物劑分為三類:A類、B類和C類。A類生物劑對美國構成最大的威脅,其標準包括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易於散播和傳染、能引起公共恐慌以及需要公共衛生官員採取特殊行動來應對等。A類生物劑包括炭疽、肉毒中毒、瘟疫、天花及病毒出血熱等。
以下是曾被某國或其他國家武器化的病原體和毒素。這些包括細菌生物劑、病毒生物劑、以及毒素等,對於軍事行動來說均具有重要意義。
模擬劑是指一種不具病原性的生物體或物質,模仿真實生物劑的物理或生物特性。它們用於研究各種散播技術的效率或生物劑在生物恐怖主義使用中造成的風險。為了模擬擴散、附著或滲透深度,模擬劑必須具備類似於真實生物劑的粒子大小、比重和表面特性。
模擬劑的典型大小為1-5微米,這使得它可以進入關閉的窗戶和門的建築內部,並深入滲透到肺部。
儘管生物武器使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46年的卡法圍城,但國際對生物武器的限制僅始於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該議定書禁止在國際武裝衝突中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1972年生物武器公約則進一步禁止生物武器的發展、生產、獲取、轉移、儲存及使用。這項協議被視為全球禁止生物武器和建立國際安全的重大里程碑。
但它的有效性受到限制,因為缺乏足夠的機構支持及沒有任何正式的合規驗證機制。
生物劑的概念和一系列相關主題已經渗透到流行文化中,從電影到小說,各種作品中都有對生物武器的描繪,反映出人類對此類技術的恐懼和深思。
這些病原體的潛在威脅不僅存在於科幻故事中,還真實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和安全體系。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生物劑的未來應用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