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 HBM)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健康行為改變模型,旨在解釋和預測健康相關行為,特別是在接受健康服務方面。該模型強調個人對於預防疾病、維持健康與追求福祉的信念。自1950年代由美國公共衛生署的社會心理學家開發以來,這一模型依然是健康行為研究中最知名和廣泛使用的理論之一。
健康信念模型指出,人們對健康問題的信念、採取行動的感知益處、行動障礙以及自我效能感解釋了他們參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程度。
健康信念模型的核心在於數個理論構件,包括感知的易感性、感知的嚴重性、感知的益處以及感知的障礙。這些因素共同影響個體是否進行健康促進行為。為了觸發健康行為,必須存在一個刺激或行動提示。
健康信念模型是早期的健康行為理論之一,1950年代由伊爾溫·M·羅森斯托克、戈弗雷·M·霍赫鮑姆、S·斯蒂芬·凱格爾斯和霍華德·勒文塔爾等人發展而成。當時,研究者和衛生工作者擔心,儘管有流動X光車進入社區,但卻鮮有人接受結核病篩檢。自此,HBM開始應用於預測各種健康相關行為,例如癌症篩檢、接種疫苗,甚至最近的COVID-19疫苗接種等。
健康信念模型的理論構件主要源於認知心理學。這些構件受到個體對健康行為的感知影響。
感知的易感性涉及個體對自身發展健康問題的風險的主觀評估。HBM預測,當個人覺得自己對某個健康問題的易感性高時,他們更有可能採取措施降低風險。相反,對於風險低的個人,他們可能會否認其易感性。
感知的嚴重性指的是個體對健康問題及其潛在後果的主觀評估。HBM主張,那些認為某個健康問題很嚴重的人會更積極地參與預防行為。研究表明這一觀點的方法,通過分析,大多數人對於流感的感知嚴重性直接影響他們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
例如,研究發現,對流感的感知嚴重性越高,接種疫苗的意願也越高。
健康相關行為還受到個體對採取行動的感知益處的影響。當個人認為一項行動能降低健康問題的風險或減少其嚴重性時,他們便有可能參與該行為。例如,人們相信防曬霜能預防皮膚癌,因此更願意使用防曬霜。
感知的障礙指的是個體對於行為改變的障礙評估。即使一個人感覺到健康問題的威脅並認為採取行動會有益,障礙仍可能阻止他們參與行為。這些障礙可能包括方便性、成本以及潛在的不適感。例如,對於低收入人群,獲得健康保險的可及性不足便成為接種疫苗的障礙。
健康信念模型被用於設計旨在改變健康行為的有效干預措施,這些干預能針對各種構件。例如,通過提供健康教育以提高對某疾病的感知易感性和感知嚴重性,通常能激發人們的行為改變。此外,干預還可以提供行動提示,提醒個體參與健康促進行為。
多項研究證明了健康信念模型在解釋人們更改行為的意圖方面的有效性。
例如,在2016年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探討了香港精神疾病患者的體活動水平,結果顯示感知的障礙和自我效能感在體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強調了針對這些因素的干預措施的重要性。
健康信念模型不僅在個體層面有效,它還可以在社會層面上發揮作用。通過立法和公共媒體運動,對健康行為的改變進行更廣泛的宣傳與推廣。各類運動如#MeToo運動也以此模型為基礎,旨在提高對女性面臨的暴力風險的認識及應對措施。
那麼,您是否願意重新評估自己的健康信念,進而改變您對健康行為的看法和實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