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隱性偏見隨著社會意識的覺醒與討論而越來越受到關注。隱性偏見指的是那些影響我們判斷與行為的潛意識態度與印象,這些隱性偏見往往無法透過常規的自我報告方式被察覺出來。研究人員為了解這些潛藏的偏見,開發了隱性聯想測試(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一種量測個體在無意識中如何評價不同社會群體工具。
隱性聯想測試是一種能夠揭示個體潛意識中隱藏的偏見與態度的心理學工具。
隱性聯想測試的根基可追溯至1995年,當時社會心理學家安東尼·格林瓦爾德(Anthony Greenwald)和馬哈瑞·巴納吉(Mahzarin Banaji)提出隱性與顯性記憶也可以應用於社會建構的概念上。自1998年該測試首次被正式提出後,IAT迅速成為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工具,並在學術界及公眾中引發廣泛的討論。這項測試的主要目的是識別出那些個體無法察覺的態度,尤其是在回應社會性議題時的態度。
隱性聯想測試(IAT)是依據反應時間的差異來測量個體對於不同概念之間的隱性態度。測試要求受測者快速將兩個概念與某一屬性(例如性別、種族或情感)配對,而時間上的差異能夠反映出這些概念在其潛意識中的關聯程度。IAT被廣泛運用於各類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其中包括種族偏見、性別角色、年齡偏見等主題。
IAT測試能夠揭示一個人潛意識中對特定社會群體的評價,這些評價往往違背了他們的顯性意見。
一個典型的IAT測試由七個步驟組成。受測者需要對呈現的詞語進行分類,這可能包括來自不同的社會類別(例如「黑人」和「白人」)及各種情感屬性(例如「愉快」和「不愉快」)。測試的重點在於分析受測者在迅速分類過程中的反應時間,以此推斷他們對不同社會群體的自動化評價。
IAT測試的變體無數。例如,Valence IAT
用於測量概念與正負情感之間的關聯;Stereotype IAT
則度量個體對於某些社會刻板印象的持有程度。這些測試不僅在學術研討中被廣泛利用,還被用於教學與培訓中,旨在提高人們對潛在偏見的認識。
研究表明,有超過70%的人在Race IAT中表現出對白人的內隱偏好,這顯示出潛意識層級的廣泛偏見。
隱性偏見對社會互動的影響深遠。研究發現,那些在IAT測試中表現出對特定群體的負面評價的個體,往往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展現出相似的歧視行為。這不僅影響到人際交往,也可能對工作場所、教育環境中的決策及其公平性產生深遠影響。
隱性偏見的存在挑戰著我們對於社會平等的認知,因此,認識隱性偏見的本質與影響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許多企業和組織開始引入IAT作為培訓的一部分,以期降低員工中的隱性歧視行為。這些措施是否真的能達到目標,還需要更多的實證及評估來證明。
你是否願意花時間去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隱性偏見,並對此做出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