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秘密結構:你知道腦皮層的六層功能是什麼嗎?

大腦皮層是哺乳動物認知功能的核心,而其中最為複雜的結構便是新皮質,亦即六層皮質。這個術語的來源於拉丁文的「cortex」,意指「樹皮」或「外皮」,而「neo」則是希臘文中的「新」。新皮質在大腦中佔據約90%的面積,它的功能覆蓋了感知、認知、運動命令生成,以至於語言和空間推理等更高層級的腦功能。

新皮質是大腦中最新進化的部分,擁有著六層的結構,展現出複雜的神經連結和多樣的神經元類型。

這六層的結構在不同物種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在啮齒類動物中,新皮質通常是平滑的,而在大象、海豚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中,則顯示出深凹的溝槽(隱窩)和脊(腦回),這些摺疊使得其表面積大幅增加。人類大腦的第一層到第六層各自擔任不同的功能,並透過神經元的連結協同工作。

新皮質的結構

新皮質包含了刺激性和抑制性的神經元,比例約為80%和20%。每一層都有其特定的細胞組合和神經連結,雖然它們的結構相對穩定,但在功能上卻不乏變異性。例如,在初級運動皮層中,第四層較小甚至缺失。

第IV層是大多數傳入感覺信息的主要接收者,並把這些信息分配給其他層進行更進一步的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這六層間的神經元排列成一種被稱為「皮質柱」的垂直結構,這些柱狀結構被認為是新皮質的基本功能單位,雖然對於皮質柱的定義和功能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共識。

腦皮層的功能與區域劃分

隨著新皮質的進化,它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這些區域通過顱縫與腦骨的界限相劃分,包括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各有不同的功能。舉例來說,枕葉囊括了主要的視覺皮質,而顳葉內包含主要的聽覺皮質。

在更高層次中,額葉內部的區域還承擔著人類獨特的進階語言處理等能力。

此外,新皮質在記憶與學習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語義記憶的儲存地主要集中在前外側顳葉。而在睡眠過程中,新皮質神經元的活動頻率也會影響到慢波睡眠的質量,讓神經元在特定狀態下處於抑制或興奮的狀態,造成特定的腦波波動。

臨床意義

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中,出現的新皮層損傷會破壞感覺信息的傳遞,造成認知能力的下降和人格變化,進一步導致癡呆的情況發展。如果新皮層的前外側顳葉受損,人們可能會經歷語義失憶,這種記憶的喪失表現出對事實信息的遺忘。

神經元的受損影響著感知與記憶的轉換,讓人無法有效地處理來自環境的訊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人員對新皮層的探討不僅關注其結構與功能的瞭解,更涉及其在各種病理狀況中的變化,進而希望能夠找到潛在的治療方法。

新皮質的進化與物種間的差異

隨著腦部的進化,新皮質的擴大與物種的社會結構發展息息相關。根據理論,物種的群體大小與新皮質的比率成正比,這也解釋了為何人類擁有較大的新皮質比例。新皮層的進化不僅促進了社會行為的自主抑制,還增進了群體合作的和平與和諧。

對於新皮質的定義在不同物種間存在爭議,但無論如何,它都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結構。

儘管在鳥類等其他物種中也發現了一些具備認知處理能力的結構,但由於缺乏六層結構,在跨物種的命名和分類上仍待進一步討論。

在我們對新皮質越來越深入的研究過程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著科學家的探索,這也提醒著我們,對於這個良知之器的了解,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Trending Knowledge

認知的舞台:大腦不同區域如何協同運作?
在眾多的大腦區域中,<code>新皮層</code>(neocortex)擔任著關鍵的角色。這是一個由六層組成的皮層,是哺乳動物腦部進行高層次功能的中心,包括感官感知、認知、運動指令生成、空間推理和語言。新皮層的特殊結構使其能夠處理複雜的認知任務,並且在許多社會行為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blockquote> 新皮層佔據了人類大腦約90%的皮質區域,但其不同層級的結構和
海洋中的智慧:為什麼長鰭領航鯨擁有最多的腦神經元?
在遼闊的海洋中,生物的多樣性令人驚歎,其中一些物種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社交能力。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海洋哺乳動物中,有一種特別的鯨類——長鰭領航鯨,擁有數量最多的腦神經元。這一驚人的發現不僅讓科學界為之震驚,也引發了對其背後原因的深入思考。 <blockquote> 對於長鰭領航鯨的研究顯示,這種鯨類的神經元數量遠超其他類似動物,影片中的表現也證實了它們具有高級的認
神秘的腦皮層:為什麼人類的腦皮層占比達90%?
大腦皮層是高級大腦功能的重要組織,涉及感官知覺、認知、運動命令的生成、空間推理和語言等多項功能。人類的大腦皮層主要由新皮層(neocortex)組成,其佔據了整個大腦皮層的90%。了解新皮層及其作用,將揭示這個讓我們與眾不同的能力來源。 <blockquote> 新皮層不僅是神經元的躍進,也是認知能力的關鍵所在,推動我們的社會交往和文化創造。 </blockqu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