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學的領域中,CD4(分化簇4)是一種糖蛋白,主要作為T細胞受體(TCR)的共受體。CD4主要存在於免疫細胞的表面,例如輔助性T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自1970年代末期首次被發現以來,CD4一直是免疫研究的重要對象,並在1984年被正式命名為CD4。
CD4+ T輔助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白血球。這類細胞因其能夠向其他免疫細胞發出信號而得名。當CD4細胞數量減少時,人體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將會下降,這在未經治療的HIV感染中尤為明顯。
CD4屬於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結構特徵是擁有四個免疫球蛋白區域(D1至D4)。這些區域在細胞的細胞外表面暴露,其中D1和D3類似於免疫球蛋白可變(IgV)區域,而D2和D4則與免疫球蛋白常數(IgC)區域相似。
CD4的D1區域與MHC II類分子的β2區域相互作用,這種結構使得CD4細胞在識別抗原時具有專一性。
CD4與MHC II的相互關係不僅有助於免疫識別,還刺激了T細胞的活化過程。CD4的短細胞內尾部包含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能夠招募並與酪氨酸激酶Lck互動,進一步放大TCR傳遞的信號。
CD4作為T細胞受體的共受體,能有效協助TCR與抗原呈遞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CD4的外部D1區域綁定到MHC II的β2區域,使得TCR複合物和CD4之間的接近促進了信號的強化。
隨後,Lck會對TCR的細胞內結構進行酪氨酸磷酸化,進一步招募其他蛋白激酶,如ZAP70,從而促進熾熱信號傳遞並啟動轉錄因子,最終導致T細胞活化。
HIV病毒利用CD4進入宿主T細胞,這一過程主要依賴病毒包膜蛋白gp120。當gp120與CD4鎖定後,它的構象會發生變化,這促使病毒附著於宿主細胞的共受體上,如CCR5或CXCR4,最終促進病毒膜與宿主細胞膜的融合。
HIV感染會導致CD4陽性T細胞數量逐漸減少,這是評估感染狀況的重要指標。
CD4的數量在HIV感染的管理中至關重要。醫療界通常依據CD4計數來決定治療的時機,雖然目前的指導原則已建議在HIV確診後即刻進行治療,而不再考慮CD4計數。
正常情況下,CD4細胞的計數範圍應為500至1200 cells/mm3。當CD4計數低於200 cells/mm3時,患者將面臨更高的AIDS風險。治療的成功與否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CD4計數的變化。
CD4仍然在大多數源自T輔助細胞的腫瘤中表達,可以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來鑑定多種外周T細胞淋巴瘤及相關惡性病變。此外,CD4抗原也與多種自身免疫疾病如白癜風和1型糖尿病有關。
在研究藥物的療效或病理機制時,量化使用CD4+、CD8+及CD3+ T細胞標記的細胞數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助於揭示疾病的特徵及序列。
CD4的結構和功能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關於其在護衛人體健康上的作用,還有許多未揭示的奧秘等待探索。那麼,這個微觀世界中,還有哪些未知的互動和影響正潛伏於我們的免疫系統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