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學的世界中,基因作為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對生物體的表型(如外觀、行為及生理特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大多數基因並不單獨決定某個特定的表型。相反,表型的形成往往依賴於多個基因之間的交互作用,而這些交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基因互動網絡。
基因互動網絡代表了生物體中基因對之間的功能性互動,對於理解基因型與表型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人類個體攜帶約400萬個遺傳變異和多態性,大多數無法被明確指出為導致特定表型的單一原因。相反,這些遺傳變異的影響可能會相互疊加,甚至產生協同效應,每個變異對於量化性狀或疾病風險的貢獻,可能取決於數十個其他變異的基因型。基因變異之間的互動以及環境條件,可能在決定某一基因型所產生的表型上扮演重要角色。
基因互動發生在兩個或多個基因之間相互作用導致的表型,與預期的獨立基因表型有所不同。基因互動被定義為“實驗中測量的雙突變表型與預期的雙突變表型之間的差異,後者是基於假設突變獨立作用下的單突變效應來預測的。”
在這個背景下,經常研究的表型是適應度,它衡量的是突變體的相對繁殖率。
強突變體的適應度水平較低,而弱突變體的適應度則接近於非突變品系的水平。當雙突變體的表型強於預期時,稱為負向基因互動。合成致死互動是一種特殊情況,指的是去除單個基因不會對生物造成重大損害,但去除兩個基因會導致生物無法存活。相反,若雙突變體的表型弱於預期,則稱為正向基因互動,特例是基因抑制,相當於雙突變體的表型弱於最弱的單突變體。
基因互動網絡已在多種生物中廣泛研究,包括酵母菌、擬酵母菌、大腸桿菌、線蟲以及果蠅等。這些研究為理解基因互動網絡的屬性提供了見解,例如基因互動網絡的拓撲結構、如何提供有關基因功能的信息,以及哪些基因互動網絡特徵在進化中得以保留。
基因互動網絡的關鍵樞紐往往是必需蛋白。
當兩個基因與相似的鄰居交互時,這不僅可以提供兩個基因功能之間的關係信息,還能幫助了解這些基因共同參與的生物學過程。基因之間的互動簡介網絡提供了一種有力的工具來預測未被表徵基因的功能。一些研究還探討了基因網絡在進化距離上的保守情況。儘管個別基因之間的互動是否保守尚不清楚,但基因互動網絡的一般特性似乎是保守的,例如網絡中的樞紐以及基因互動簡介能夠預測生物功能的能力。
基因互動對基因型和表型之間的聯繫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它們被提議為遺傳缺失的解釋。遺傳缺失是指許多可遺傳表型的遺傳來源尚未被發現。儘管許多假設的解釋被提出,基因互動仍然可能通過增加已知遺傳來源的解釋能力顯著減少缺失的遺傳機制。這些基因互動可能超越基因互動網絡中考慮的配對互動。
隨著研究的深入,基因互動的複雜性逐漸展現出它所隱藏的重要性,理解這些互動將如何影響我們對疾病和表型的認識,或許改變我們治療和預防策略的方向。我們是否已經達到了揭示基因互動網絡的真正潛力的時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