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羅納德·雷根在柏林的布蘭登堡門發表了一場歷史性的演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句是:“戈巴契夫先生,拆掉這堵牆!”這句話召喚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開放自1961年以來圍繞西柏林的柏林牆。隔天,《紐約時報》在頭版發表了雷根的照片,標題為“雷根呼籲戈巴契夫拆除柏林牆”。這場演講對克里姆林宮的影響在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才逐漸為人所知,被認為是冷戰後美國總統在柏林最具紀念性的演講之一。
「我們歡迎變革與開放,因為我們相信自由和安全是密不可分的,人類自由的進展只能鞏固世界和平的事業。」
雷根在演講中強調了自由的價值,並將戈巴契夫的開放政策與實現全球和平的期望相連結。然而,這並非雷根第一次提及柏林牆。早在1982年,雷根就曾在訪問西柏林時詢問:“我想問蘇聯領導人一個問題……這堵牆為什麼存在?”這句話表達了他對那道牆存在的深深疑問。
在1986年,當被問及何時認為這堵牆能夠被拆除時,雷根回應道:“我呼籲那些負責任的人今天就要拆除這堵牆。”但是,在雷根1987年出訪前的前一天,卻有5萬人示威反對他來到西柏林的行動,這也是西柏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警察部署。
「我想知道他們是否曾經問過自己,如果他們得到的政府能夠如他們所希望的那樣,將不會有任何人再有能力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雷根在演講結尾提到的這句話,反映了他對示威者心態的深刻看法。此場演講在雷根政府內部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許多高層人士建議不要使用可能進一步加劇東西方緊張局勢的語言。儘管如此,雷根對演講稿的滿意使得這段語錄最終保留下來。
抵達柏林當天,雷根與妻子首先參觀了國會大廈,然後在暴風雨般的天氣中於下午2點在布蘭登堡門發表了他的演說,並且在兩片子彈防護玻璃的保護下面對東柏林的觀眾。出席的人士包括西德總統理查德·馮·魏茲薇克、西德總理赫爾穆特·科爾,以及西柏林市長埃貝哈德·迪普根等。
「戈巴契夫先生,您如果希望和平,渴望為蘇聯及東歐帶來繁榮, 順應自由化的潮流,就請來到這扇大門前!」
這篇演講在當時的媒體中受到的關注相對有限,但隨著柏林牆在1989年倒塌後,這段話的影響力大幅上升。當時的東德共產主義統治者並不以此演講為然,並將之稱為“冷戰戰士的荒唐示威”,而蘇聯媒體索非亞則批評雷根的演講是“公開挑釁”。
時任西德總理的赫爾穆特·科爾表示,當年與雷根一起站在那裡時,他對雷根呼籲戈巴契夫拆除柏林牆的勇敢行為永遠不會忘記。有關這次演講的思考在後來引發了許多爭論,有人認為這不過是華爾街發出的口號,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此演講確實對東西方的關係變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有人指出,雷根在此演講中的立場已經不僅限於對抗共產主義,而是為結束冷戰打開了大門。無論是得到果斷的反應還是遭到省思的批評,雷根的挑戰都引發了在此事件串流中的歷史迴響。這份力量,無疑使此時刻銘刻在歷史上,成為改變世界的一部分。
在此演講20年之後,2019年,雷根的銅像在演講地點附近揭幕。這象徵著歷史的回顧與評價,激盪著人們對於自由、歷史與未來的思考,這不禁讓人思考:在現今日益複雜的國際關係中,我們是否仍能找到類似的勇氣,去挑戰那些阻礙自由與進步的牆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