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產品的開發和製造過程中,確保電路板的可靠性和性能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麼邊界掃描(Boundary Scan)技術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由聯合測試行動小組(JTAG)於1990年制定的IEEE 1149.1標準,並在之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JTAG標準不僅改變了測試電路板的方法,還提升了故障診斷的效率,成為現代電子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邊界掃描為測試互連提供了一種方法,無需物理測試探針,通過在每個引腳上添加測試單元來實現。
邊界掃描的架構允許對印刷電路板的互連進行測試,這在傳統測試方法中是難以實現的。通過在每個外部引腳上添加測試單元,這些單元可以選擇性地覆蓋引腳的功能。這使得測試系統能夠有效地向引腳施加信號,檢查信號的正確性。若短路或開路情況發生,測試系統可以迅速捕捉到問題,從而降低錯誤率。
為了提供邊界掃描的功能,集成電路供應商在其設備中添加了額外的邏輯,包括每個外部互連的掃描單元。這些掃描單元組成了外部邊界掃描移位寄存器,與JTAG測試接入端口控制器一起運作。這使得內部邏輯設計塊之間能夠進行掃描,這樣就可以將這些集成元件測試得如同是在電路板上的獨立芯片。
這些內部掃描鏈的重疊使用是芯片設計中普遍的需求。
邊界掃描的測試機制允許測試系統通過時鐘將數據回饋到測試系統中以進行分析。對於現代密集電路板,實物測試探針的使用變得愈加困難,然而,邊界掃描技術能夠按需提供接入可能性,讓測試變得更加有效。設計測試向來是許多芯片設計的主要考量,邊界掃描測試向量則常以序列向量格式(SVF)形式交付。
高端商業JTAG測試系統通常能夠從CAD/EDA系統導入設計'網表'及邊界掃描模型,自動生成測試應用。這些測試系統能夠高效發現電路中的故障,提供如開路或短路的準確定位,並常常與其它測試系統結合使用。這些商業系統的價格不菲,但對於尋求高效測試的專業人員來說,非常值得投資。
邊界掃描架構在嵌入式系統的開發階段也顯示出其優勢。通過將JTAG接入端口轉變為低速邏輯分析儀,開發人員能夠在不依賴專用硬體的情況下有效觀察和分析系統性能。這樣的靈活性使得JTAG成為許多開發和測試活動的首選工具。
JTAG測試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測試層面,更在於加速了產品開發和可靠性保障的過程。
自James B. Angell在斯坦福大學提出串行測試的概念後,許多大型企業逐漸意識到測試技術的重要性,特別是IBM開發了電平敏感掃描設計(LSSD)。這些歷史背景為JTAG邊界掃描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今天廣泛使用的標準。
隨著電子設計的不斷進步,JTAG和邊界掃描技術依然面臨新挑戰,特別是在多晶片封裝(MCP)和系統單晶片(SoC)等新興技術領域。如何繼續提高測試效率並確保設計的可測試性,將是未來行業的重要課題。
JTAG標準的實現不僅改變了電路板測試的遊戲規則,它還重新定義了我們對設備內部結構檢測的理解。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又會出現哪些創新技術來進一步提高測試的效率和可靠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