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是生命中的一個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決策過程常常面臨獎勵與風險的激烈角力。根據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雙系統模型,青春期的風險行為增加,主要是因為社會情感系統的敏感性提高,而認知控制系統的成熟度卻相對滯後。此理論解釋了為什麼青少年在追求刺激與享樂的同時,卻無法有效控制衝動。
雙系統模型假設,社會情感系統 (如紋狀體) 的早期成熟,讓青少年對刺激和新穎活動產生極大的吸引力,而認知控制系統 (如前額葉皮質) 卻尚未完全發展,難以調節這些可能危險的衝動。
在這個模型中,青少年對獎勵的敏感度較高,卻對失敗風險的認知遲緩,因此高風險行為普遍出現。這種現象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很多研究表示,前額葉皮質的成熟過程漫長,甚至可能持續到成年後。
雙系統模型源自對青少年決策過程的神經科學研究,尤其是在 2008 年,足夠的證據顯示社會情感系統和認知控制系統在青春期發展的不同步進而影響了風險行為的表現。
實證研究多基於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這些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獲得獎勵時,神經活動顯著高於成年人。
近年來的研究更進一步探討了腦組織的結構變化,發現大腦組織的微結構發展差異與青少年的風險行為有關。
青少年在某些領域的風險行為達到頂峰,尤其是死亡率和受傷率都顯著增高,儘管這段期間的身體和心理能力提升。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2014 年大約 40% 的青少年死亡是由於意外事故造成的。
研究顯示,青少年在駕駛、酗酒等方面的風險行為增加,且與此同時,情緒敏感性和衝動控制能力的發展不均衡。
社會因素亦扮演了重要角色,青少年在同伴的影響下,往往表現出更加驚險的行為。實驗發現,在同伴的陪伴下,青少年會更頻繁地冒險,這部分是因為同伴對獎勵處理的影響力,而非對認知控制的影響。
青少年期間的獎勵尋求行為屢見不鮮,研究表示,這一行為是不斷增加的。例如,青少年在面對社會獎勵和金錢獎勵時的神經反應顯著提升。而與之對比,衝動控制能力則隨年齡逐漸降低,這使得風險行為在青少年時期難以得到有效抑制。
青少年發展的不成熟性和責任心在美國最高法院的數個案件中也扮演了關鍵角色,包括 Roper v. Simmons 和 Graham v. Florida。這些案件中的裁決基於發展科學的見解,認為青少年的大腦尚未完全成熟,無法承擔與成年人相同的責任。
"我們越來越清楚地了解,青少年的大腦在與衝動控制、計畫前進和風險回避相關的部分和系統還未完全成熟。"
這對於青少年的法律責任的影響,不僅改變了對他們犯罪行為的觀點,也啟發了社會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深刻思考。
在這個充滿變化和掙扎的時期,青少年究竟該如何在衝動與理智之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