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痙攣性癱瘓(HSP)是一組遺傳疾病,其主要特徵為進行性步態障礙。這類疾病的症狀通常包括下肢的逐漸硬化(痙攣性)和緊縮感。HSP還被稱為遺傳性痙攣性下腿癱瘓、家族性痙攣性癱瘓或法國定居病等。HSP的症狀源自脊髓中長軸突的功能障礙,主要是由於運動神經元的損傷所造成的。這種疾病的具體表現各異,無法一概而論。
症狀因所遺傳的HSP類型而異,主要特徵為由於錐體徑功能障礙導致的下肢逐漸痙攣。
HSP的核心症狀還包括行走困難、異常步態、腳踝的振動感減弱和感覺異常等。對於罹患HSP的個體來說,極度疲勞也可能伴隨著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肌肉疾病,而這些都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初期症狀通常表現在平衡困難、絆腳或失去步態穩定上,這些症狀可能會在任何年齡段發生,從嬰兒期到60歲以上都可能出現。
根據不同的發病年齡,HSP可分為早發和晚發兩類。新研究指出,早發型的HSP患者通常有更長的病程,且在失去行走能力方面的情況較為輕微。這種病程的變化是否會影響患者的一生呢?
甲型和乙型HSP的具體症狀及其隨著時間的進展使患者之間的差異變得國際化。
HSP的遺傳特性相當複雜,該疾病可以以常染色體顯性、常染色體隱性或X連鎖隱性方式遺傳。這種遺傳模式直接影響發病的可能性,根據目前的觀察,已經描繪出70多種基因型。SPG4基因和SPG7基因是與此病有關的主要基因,其中SPG4基因造成的病例佔所有HSP病例的25%。
在病理生理學上,HSP的主要特徵為長軸突的退行性變化,並且僅影響到運動神經元的多條通道,這使得研究者們面對重大挑戰。此外,在軸突生長的過程中,L1CAM基因的突變影響到了神經傳導的精確性,這是否能解釋大多數HSP患者的症狀表現呢?
許多基因的多重功能和涉及的多條通道使得每種HSP的具體症狀表現都各不相同。
對於HSP的診斷來說,病史和臨床表現至關重要,並且需要排除其他非遺傳性引起的痙攣病因。腦和脊髓的MRI檢查是常用的程序,能夠排除多發性硬化症、腦小腦萎縮等其他疾病。確診HSP的最終辦法是進行針對已知基因突變的遺傳檢測。
目前尚無特定治療能夠逆轉或減緩HSP的進展,治療主要針對症狀,透過物理療法和藥物管理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常見的藥物包括肌肉鬆弛劑和抗抑鬱劑等,這些藥物是否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狀況?
儘管HSP是一種進行性病症,患者的預後卻差異頗大。有些HSP患者仍可保持正常的生活期望,而有些則可能面臨更大的生活挑戰。預期患者的生存年限與生活品質關鍵因素是患者的早期診斷和適當的醫療管理。
根據最新數據,HSP的全球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2到6人,且在不同地區和族群中可存在顯著差異。面對如此罕見疾病,HSP的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應該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