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精神病患者在監獄及監禁人群中的比例遠超過普通人口。根據報告,目前在監獄和監禁場所的嚴重精神病患者數量,是醫院中的三倍之多。這使得他們在監獄中遭受孤獨禁閉的情況相對普通囚犯更為普遍。隨著精神健康問題在法律系統中的愈發突顯,許多專家開始探討為何這些患者在被囚禁後,更容易遭遇心理創傷。
「精神病患者通常被標籤為危險,令他們在法律和社會中遭受歧視。」
研究指出,美國監獄和監禁人群中,約有16%的 inmates 擁有嚴重精神病。這一比例無疑高於1983年的6.4%。相對於城市中普遍高發的精神健康問題,某些偏遠地區的監獄患者則顯示出較低的精神病發病率。學者們也注意到,孤獨禁閉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影響尤為顯著。
在監獄中,許多精神病患者因為所謂「行為不當」而被送入孤獨禁閉室。這些禁閉的結果導致許多患者的心理狀況惡化,加重抑鬱及焦慮感。雖然監獄標榜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但許多研究發現,實際上這些服務無法滿足患者所需。
「有學者指出,精神病患者在禁閉室所經歷的環境,可能使他們的心理健康進一步惡化。」
精神病患者的刑事化是導致他們高比例入獄的另一個因素。法律制度通常將精神疾病認定為安全隱患,而非醫療問題。這使得許多需要醫療照護的患者,卻被迫面對法律制裁,最終也難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儘管美國最高法院肯定了囚犯接受心理健康治療的權利,監獄中精神健康照護的資源仍然極為缺乏。根據報告,許多監獄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合格心理健康工作者,創造了一個危險的環境,讓本可以得到適當治療的患者變得更加脆弱。
「在精神健康支持不足的情況下,精神病患者極容易在獄中精神崩潰。」
鑒於上述問題,建立一個有效的醫療策略來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變得至關重要。研究者提出了一個稱為「關懷計畫者」的方法,其中包含識別健康需求、制定清晰計畫以及定期評估服務等步驟。
在美國的監獄中,精神病患者既面臨被孤獨禁閉的風險,又無法及時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使他們的身心狀況愈加惡化。人們應該如何才能真正理解並協助這些在黑暗中掙扎的靈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