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導致腎小管的結構異常,並在腎臟內部發展和生長出多個囊腫。這些囊腫可能在胎兒期、嬰兒期、童年或成年期間開始發展。囊腫是不具功能的充滿液體的腎小管,大小從顯微小到龐大不等,最終可能壓迫周圍的正常腎小管,使其失去功能。如何有效地診斷和管理多囊腎病,使之成為醫療界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之一。
多囊腎病的確診至關重要,因為它可能引發嚴重的並發症,包括高血壓、腎功能衰竭及其他相關健康問題。
多囊腎病是一種總稱,用於描述兩種主要類型的疾病: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和常染色體隱性多囊腎病(ARPKD)。這兩種疾病的病理和遺傳原因各不相同。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囊腎病,其發病率為每500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受影響,並且約占歐洲和美國透析治療的末期腎病患者的10%。
ADPKD通常在成人期表現出症狀,而ARPKD則通常在出生後的幾週內被診斷,但新生兒的死亡率高達30%。這兩種類型都涉及腎臟囊腫的形成,且都與病理生理學變化密切相關。
多囊腎病的成因是由於生理上異常的基因,它生成的蛋白質對腎小管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雖然多囊腎病的診斷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查和MRI來取得,但CT掃描則是確認診斷的最終方法。CT掃描的高解像度使得它能夠清晰地顯示出腎臟內的囊腫數量和大小,這對於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隨後的治療方案十分關鍵。
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高血壓、頭痛、腹痛、尿液中帶血及過多的排尿等。隨著疾病進展,可能會出現腎功能下降,並伴隨腎臟及其他器官的囊腫形成,這可能引起更加嚴重的健康後果。
一旦懷疑患有多囊腎病,醫生將進行身體檢查及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包括CT掃描。一旦確診,患者的高血壓可以通過ACE抑制劑或ARB來治療,而腎功能下降可能需要腎替代療法,如透析或腎移植。
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新的治療選擇也在不斷涌現。2018年,首個FDA批准治療多囊腎病的藥物Jynarque(Tolvaptan)上市。此外,有研究指出生酮飲食有可能對鼠類的腎病進行逆轉,且許多患者社群開始結合生酮飲食與定時限制進食,以期改善腎臟功能。
控制囊腫感染至關重要,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專家建議使用「抑菌和殺菌藥物」來對抗感染。
目前,ADPKD患者可能擁有接近正常的壽命,而ARPKD患者可能在40至60歲時面臨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的風險。儘管目前未有確效的療法來防止ADPKD進展,但科學界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案。
多囊腎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疾病,影響超過600,000人。它催生的挑戰與機會,是否會引發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提升診療效果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