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埋甲蟲,又稱為六福甲蟲,屬於劍舉科(Silphidae),其中特別著名的屬是Nicrophorus。這些甲蟲通常以黑色為主,並在前翅上有紅色的斑紋。掩埋甲蟲以其名稱彰顯特點——牠們會將小型脊椎動物的屍體埋起來,作為幼蟲的食物來源,這讓牠們成為肉食性昆蟲。與其他昆蟲不同的是,掩埋甲蟲的卵雙親都會關心和照顧幼蟲。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屬下的美國掩埋甲蟲(Nicrophorus americanus)自1989年以來一直被列入美國瀕危物種名錄。
掩埋甲蟲擁有發達的觸角,可以探測到遠距離的死去動物。當牠們找到屍體(通常是小鳥或小鼠)後,甲蟲間會展開激烈的競鬥(雄性與雄性、雌性與雌性之間爭鬥),直到輸贏的夫婦出現。如果是單獨的甲蟲發現了屍體,牠可能會等待伴侶到來。單獨雄性甲蟲會釋放費洛蒙吸引雌性。雌性甲蟲可以單獨繁殖,利用存儲的精子來受精卵。為了防止競爭者的干擾,懷孕的甲蟲通常會將屍體埋起來。
以Nicrophorus nepalensis為例,一對甲蟲會共同準備屍體,並共同養育幼蟲。在掩埋完屍體後,牠們會交配並在屍體附近或上面產卵。當卵孵化後,幼蟲便會開始以屍體的肉為食。成年甲蟲會一直留在幼蟲身邊,直到幼蟲開始進入蛹期。牠們在掩埋過程中,不僅會清除屍體上的毛皮,還會用抗菌及抗真菌的分泌物來延緩屍體的腐爛。
令人著迷的是,這種掩埋與父母照顧的形式使掩埋甲蟲在非社會性昆蟲中顯得格外特殊。
掩埋甲蟲在早期階段會進行幼蟲抑殺,這也被稱為對幼蟲的精簡,這一行為的目的在於確保屍體提供的食物供應能夠充分養活所有幼蟲。若幼蟲數量過多,所有幼蟲將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食物,導致生長緩慢,減少成蟲的存活機會。相反,如果幼蟲數量過少,則結果導致成蟲體型過大但父母並未充分利用機會產出更多幼蟲。
因此,最成功的甲蟲父母會在後代的大小和數量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截至2020年,美國掩埋甲蟲由魚類及野生動物服務部將其從瀕危類別重新歸類為受威脅物種。掩埋甲蟲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幫助通過埋葬死去的動物促進養分循環,讓富含養分的屍體可以被生態系統重新利用。
截至2006年,屬於Nicrophorus的有效物種已超過60種,儘管仍有少數未描述的物種亟待確定。過去的化石證據,如10,500年前的N. humator化石,顯示出這個屬有悠久的歷史。甚至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未知的掩埋甲蟲物種也在緬甸的琥珀中有所發現。
掩埋甲蟲在昆蟲界中是少數獨特實踐夫妻共同育子與抑殺行為的例子。這些奇特的行為使牠們在生態中佔有一席之地。在自然界中,這種為了生存與繁衍而進行的極端選擇,是否提醒我們在面對資源有限時必須做出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