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生命科學研究中,蛋白質分析是理解生物系統運作的關鍵。然而,儘管其重要性,蛋白質的分析始終是一項困難而耗時的任務。隨著科技的進步,質譜技術,特別是MALDI-TOF(基質輔助激光脫附電離-飛行時間質譜),逐漸成為蛋白質分析的明星技術之一。
肽質量指紋識別(PMF)是一種分析技術,用於蛋白質識別。在這一過程中,待測的未知蛋白質首先被切割成較小的肽段,這些肽的絕對質量可通過質譜儀準確測量。隨後,這些質量數據將與已知的蛋白質序列資料庫進行比較。
此技術的發展始於1993年,當時幾個研究團隊獨立開發了此方法。
MALDI-TOF的優勢在於其高樣品通量的能力,並且在一次實驗中可以分析幾種蛋白質。這一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快速獲得所需的質量數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最典型的PMF樣本來源於兩維凝膠電泳(2D gels)或SDS-PAGE條帶的分離。
在進行質譜分析之前,樣品準備至關重要。通常,樣品來自SDS-PAGE或反相高效液相色譜(HPLC),並經過一些化學修飾,包括減少二硫鍵及對半胱氨酸進行化學改性。接下來,使用酶如胰蛋白酶對蛋白質進行切割,以獲取多個肽段。
經過處理的肽段隨後將進行質譜分析。MALDI-TOF是最常用的儀器,因為在同一實驗中可以分析多個蛋白質。樣品準備的過程之一是乾燥滴加技術,其中肽與基質共同結晶,為質譜分析做好準備。
此過程中,激光束的能量促進了肽段的電離以及從固相轉化為氣相。
質譜分析結果產生的質量數據(通常稱為峰列表)將與資料庫進行比對。透過計算機程序,進行臨界比對的同時,處理軟體還能對蛋白質進行模擬消化,以找到最優匹配。
儘管MALDI-TOF技術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但蛋白質識別的挑戰依然存在,如待測樣品中可能存在複雜的混合物,這可能會影響分析結果的清晰度。因此,典型的PMF通常要求從複雜樣品中先行分離出目標蛋白質。
總體而言,質譜技術的發展正在促進生物科學中的複雜研究,尤其是在蛋白質分析領域中,MALDI-TOF的崛起,改變了研究人員獲取和分析蛋白質的方式。面對技術不斷進步的未來,我們不禁思索,還有什麼新的技術將突破目前的侷限性,加速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