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肝膽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HC)是一種透過X光檢查肝臟內膽管的影像學技術。通過將對比劑注入肝臟的膽管,以清楚顯示膽道的解剖結構,這一技術在1937年首次報導,於1952年獲得廣泛應用。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這一程序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診療手段,特別是在內窺鏡逆行膽胰造影(ERCP)失敗時。
經皮肝膽造影為哪些臨床情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診斷支持?
經皮肝膽造影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最常見的用途包括:
除此之外,經皮肝膽造影還可用於排出未破裂或不複雜的棉浸囊腫,這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能見到其價值。
進行經皮肝膽造影時,有幾項禁忌症須特別注意:
進行經皮肝膽造影的時候,會使用低滲透壓的對比劑,質量為150 mg/ml,一般注射容量在20至60毫升之間。患者在手術前需禁食四小時,並可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治療以減少感染風險。此外,對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煩躁症狀可進行鎮靜及疼痛管理。
在進行操作前,醫療人員會通過床邊超聲檢查確認擴張膽管的位置,並在肝右葉的部位做出穿刺標記。過程中若過多注入對比劑,可能會在肝臟內造成不必要的壓迫或混淆。
儘管經皮肝膽造影相對安全,但與內窺鏡膽道引流相比,其潛在的風險包括:
當內窺鏡逆行膽道引流(ERBD)不成功時,經皮肝膽引流則經常被採用。盡管ERBD是首選方法,如何在臨床上選擇手術方法依賴於患者具體情況和醫療人員的判斷。
當其他常規清除方法失敗時,經皮肝膽造影也可用於刮除膽道結石,這是一種相對複雜的程序,需要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後續檢查。
隨著醫療科學的不斷進步,您認為未來經皮肝膽造影技術將如何進一步演化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