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休克綜合症(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是由細菌毒素所引起的一種危險病症。其典型症狀包括高燒、皮疹、皮膚剝落及低血壓等,甚至會在短短兩天內進而引起多脏器衰竭,奪去患者的生命。關於TSS的病因,最常見的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然而,不同的潛在感染亦可能導致此病症出現。
根據醫學報告,鏈球菌性毒性休克綜合症的死亡率可高達50%,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則約為5%。
TSS的症狀因病原菌而異,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TSS通常出現在本身健康狀況良好的個體身上,其症狀包括高燒和低血壓,並快速進展至昏迷及多脏器衰竭。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一種特徵性皮疹類似日曬燒傷,而鏈球菌性TSS則較少會出現類似皮疹。
及時的診斷對于TSS的治療至為關鍵,但最初的症狀往往難以與其他疾病相區分。
TSS的發展主要源於超抗原毒素。這些毒素的影響使得身體的T細胞在短時間內大量激活,造成所謂的「細胞因子風暴」。這一過程可能導致全身性疾病狀況惡化。至於風險因素,使用超吸收性衛生棉條、近期產後或流產、皮膚感染等均增加了發生TSS的機率。
無論是女性在生理期間使用不當的衛生棉條,或是在其他情況下的開放性傷口,都可能引發這種危險的綜合症。
TSS通常需要住院治療。醫療團隊將會提供強效的抗生素和靜脈輸液,並對感染源進行手術處理。該病的病死率高達30%至70%,不過若能獲得及時的醫療介入,通常可於兩至三週內完全康復。
重要的是,在TSS的情形下,及早移除感染來源的效果會顯著提高病人的生存機率。
在1980年代,TSS的報告案例顯著增加,特別是與高吸收力的衛生棉條有關。由於這些棉條促進了細菌的滋生,導致許多使用者感染。TSS的初步描述來自1927年,但直到後來才引起注意。直到現今,TSS仍然是重大的公共衛生關注事項,特別在冬春季節更為常見。
多數的TSS病例不僅限於女性的生理期間,涉及皮膚傷口、外科手術等其它情況所引發的案例佔比也高達50%。
毒性休克綜合症是一種迅速且致命的病症,了解其症狀、風險因素以及治療方法至關重要。面對如此急速的病況發展,我們是否應更積極地探索這類疾病的預防與早期診斷策略,以拯救更多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