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醫療體系中,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不僅導致藥物的抗藥性增加,還可能對患者的健康造成直接損害。對於這一問題,如何有效地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形成了抗微生物管理(AMS)的核心目標。
抗微生物管理(AMS)的核心在於推廣抗微生物藥物的最佳使用,無論是藥物的選擇、劑量、給藥途徑還是用藥的持續時間。
抗微生物使用的不當情況早在1940年代就已經被識別,亞歷山大·弗萊明譴責青黴素的效率因為過度使用而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研究顯示,許多抗生素的使用都是不必要或不適當的。這一現象引發了對如何優化抗生素使用的深思,並最終催生了抗微生物管理的概念。
AMS計劃的目標包括: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確保患者能夠獲得適當的藥物、進一步降低抗生素的抗藥性以及減少醫療成本。據報告,AMS的成功實施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結果,避免不必要的藥物反應。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定義,AMS是一套改善抗微生物藥物使用的策略,旨在增強患者健康結果,減少抗生素抗藥性,並降低不必要的醫療成本。
雖然抗微生物管理的主要重點在於醫療提供者,但公眾也在抗微生物管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正確使用和處理抗生素,不僅能保障個人健康,還能減少整體社會對抗生素的需求,從而減少抗生素的抗藥性傳播。
隨著抗微生物抗藥性問題的加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其他相關組織也相繼啟動了抗微生物管理的倡議。自2017年起,美國聯合委員會要求醫院建立抗微生物管理團隊,隨後在2020年擴展至門診設施。這些倡議已經在不同層面推動了抗微生物使用的改變。
儘管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抗微生物管理仍面臨許多挑戰。如何確定抗微生物使用的合理性,仍然是目前醫學界的一大爭議。使用抗生素的量並不能簡單地反映其合理性,各地區的抗微生物耐藥性狀況不同,這使得相應的操作標準也存在差異。
在抗微生物管理中,如何最好地調整處方者的行為,以及在如何提供反饋問題上,不同的醫療機構看法各異,各有其道理。
隨著醫療行業對於抗生素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未來抗微生物管理將需要不斷進化。最終的目標是通過教育、法律框架和臨床實踐的精進,共同抵禦抗微生物抗藥性的威脅。
在你我之間,如何看待和行使抗生素的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