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的舞台上,非關稅貿易障礙(NTBs)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障礙通過非傳統的方式限制進口或出口,並且並不僅僅是簡單地徵收關稅。根據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的定義,非關稅貿易障礙被視為「任何不是進口或出口課稅的國際貿易障礙」。這些障礙可能以進口配額、補貼、海關延遲、技術障礙或其他更多方式的形式出現。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說法,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進口許可、海關商品評價規則、預檢查、原產地規則以及貿易準備投資措施。
根據2019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一份報告,與非關稅措施相關的貿易成本超過傳統關稅的兩倍。這一現象不僅影響了產品的流通,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發達國家之所以從關稅轉向非關稅障礙,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發達國家有依賴關稅以外的收入來源。歷史上,國家形成過程中,政府需要資金,並通過關稅來獲取資金。而許多發展中國家仍然依賴關稅來資助支出。其次,非關稅障礙可以用來支持脆弱的行業,幫助那些因關稅減少而受到負面影響的產業。最後,利益集團的影響力在缺乏政府對關稅的支持的情況下,也推動了對非關稅障礙的需求。
除了出口補貼和配額,當前的非關稅障礙與過去的關稅非常相似。隨著WTO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八輪談判中對商品生產的關稅減少,保護主義的原則迫使許多國家採用新的非關稅障礙,例如技術貿易障礙(TBT)。
根據2005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聲明,自1994年以來,51%的非關稅措施使用量從1994年的45%下降到2004年的15%,而其他非關稅措施的使用量則從55%上升到85%。
此外,消費者對安全和環保產品的需求增加,也促進了技術貿易障礙的流行。許多非關稅障礙受WTO協議的管理,包括在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技術貿易障礙協定和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等。
經濟學者Alan Deardorff將非關稅障礙的政策分為三大類:目的、例子和後果。其中包括直接保護國內產業的措施,如許可分配和配額;與行政程序有關的措施,如海關程序和技術標準;以及不直接旨在限制進口但可能會造成貿易障礙的各類措施。
行政與官僚延遲在邊境往往會增加不確定性,從而提高維護庫存的成本。儘管土耳其與歐盟存在部分關稅聯盟,但土耳其商品運輸至歐洲聯盟仍然受到廣泛的行政管理,土耳其估計這一過程每年使其經濟損失達30億歐元。
外匯限制是外經濟活動中的重要非關稅監管工具。它們通過限制外幣供應來控制進口,或通過政府操控匯率來促進出口和限制進口。
配額是對某類商品進口或出口的限量。它們通常出於保護國內市場、調控價格或保證供應等目的而設置。這類措施可以是單邊的,也可以是在協商後達成的雙邊或多邊配額。
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非關稅貿易障礙的資訊稀缺性成為其競爭力的重大障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際貿易中心開展了全國範圍的調查,並開始發佈一系列技術論文來提高對非關稅障礙的認識。
非關稅貿易障礙的種類多樣且影響深遠,這不僅關乎經濟的運轉,也深刻改變了全球貿易的動態。這些措施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國際貿易規則,但實際上卻往往帶有保護主義的色彩。隨著全球貿易的快速變化,這些非關稅障礙能否繼續適應未來的經濟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