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軍事世界中,DEFCON(防衛準備狀態)作為美國軍隊的一種警戒狀態,被廣泛應用並且為人知曉。但實際上,DEFCON的運作與其他類似警戒系統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
DEFCON系統由聯合參謀部制定,並專門針對不同軍事情境進行準備,其嚴重程度從DEFCON 5(最輕微)到DEFCON 1(最嚴重)逐級遞增。
DEFCON等級的管理權主要掌握在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手中,他們透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主席與作戰指揮官來控制每個級別的安全、啟動及反應情境。美軍不同分支(包括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及太空部隊)和不同基地、指揮群都可根據不同的防衛條件啟動。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空軍與太空/史密森雜誌》報導,截至2022年,美國的DEFCON級別從未超過DEFCON 3。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的防衛狀態也如是。
DEFCON的概念常與美軍所使用的其他系統(如防務保護狀態FPCONS、戰備條件REDCONS及情報行動狀態INFOCON等)混淆。這些不同的警戒系統各自針對不同的安全需求進行精細調整。
儘管較高的DEFCON數字指的是更放鬆的防衛姿態,但在流行文化中卻常常出現誤用,如用DEFCON 5來形容活躍的衝突情況。
DEFCON系統於1959年由聯合參謀部正式定義,最初的DEFCON系統包含了“Alpha”、“Bravo”、“Charlie”及“Delta”不同的狀態,這些狀態旨在快速應對不同的國際緊張局勢。例如,在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軍被要求進升至DEFCON 3,而戰略空軍司令部則被升級至DEFCON 2,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狀態。
美國從未正式宣告DEFCON 1的警戒狀態以準備對核戰爭的防範,這使其成為歷史性的重要里程碑。
例如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幾乎所有的核武器系統在一小時內即可準備就緒,這一時期的DEFCON 2狀態讓許多人驚心動魄。在此狀態下,超過92.5%的核武器系統都處於待命狀態。
同樣,DEFCON 3的命令也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發出,當時美國擔心蘇聯的介入。各種力量在此期間保持DEFCON 3,直到需求減少並回歸正常狀態。
隨著911事件的發生,國防部也隨即提升DEFCON級別,以應對國內外的威脅,這一反應也使得DEFCON系統在國際安全的脈絡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
無論是在歷史的轉折點或是當代的安全危機中,DEFCON系統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不斷演進與調整,這使得它成為全球安全體系中的重要元素。
這些警戒系統不僅是軍事防衛的工具,同時也反映著國際關係的微妙變化,你是否也曾想過,這些警戒狀態背後隱藏著的故事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何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