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界,氧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狀況。然而,我們是否真的了解過量氧氣對身體的潛在影響?氧氣治療通常用於緩解低血氧、碳氧化物中毒,以及其他多種急性及慢性病症。儘管氧氣對我們的生命至關重要,但過量的氧氣卻可能導致毒性,並造成肺部損害。
氧氣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高濃度的氧氣卻可能導致氧氣毒性,損害肺部健康。
當氧氣濃度超過正常的值(大約21%),尤其在醫療情況下,其對人體的影響會隨之增加。根據醫學研究,高濃度的氧氣可能導致肺部的毒性反應,如肺水腫及急性呼吸困難綜合徵(ARDS)。這種情況的發生部分是因為氧氣過量會引發呼吸道的炎症和氧化損傷。
高濃度氧氣可能會導致小氣道的發炎,進而造成肺部的損傷。
人體內的氧氣濃度應保持在一個適當的區間。當過量的氧氣進入身體時,會產生一種被稱為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質,這些自由基會對細胞造成損害,進一步導致肺功能下降。不僅如此,高濃度的氧氣還可能導致「吸收性肺不張」的情況,這是一種因為氧氣迅速被吸收而導致的肺部塌陷。
在急性病症的環境中,如心臟病發作、重度創傷或中風患者,氧氣治療是一種必要的應對措施。然而,專家們指出對於某些患者,停止氧氣治療的時機及其必要性必須經過仔細評估。對於慢性肺病患者,過量的氧氣可能會引發二氧化碳潴留,進而導致呼吸衰竭。
對許多慢性疾病患者而言,氧氣治療的劑量必須加以精確調整。
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氧氣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例如,在新生兒中持續使用高濃度氧氣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而在接受高壓氧治療的成年人中,則有報告指出可能會引發癲癇發作。這都表明了氧氣雖然是生命之源,但使用不當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醫療專家建議,在施行氧氣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進行調整。在大多數情況下,血氧飽和度應控制在94-96%之間,對於有二氧化碳潴留風險的患者則應該更加謹慎。無論怎樣,氧氣治療始終是在醫療環境中實施的高風險操作,需要專業的指導和監測。
高濃度氧氣的使用必須謹慎,切勿因為恐懼或不適而隨意增加氧氣的供應。我們需不斷反思:在追求生命的同時,我們是否有充分認識到氧氣的雙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