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內部器官覆蓋的薄層組織中,惡性間皮瘤(mesothelioma)是最常見的,而它的發展與石綿(asbestos)的接觸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癌症的發展通常是在接觸石綿之後20至50年才會出現,而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及體重減輕等。這讓人們驚覺石綿在我們生活中可能隱藏的危險。
根據報告,全球大約有1.25億人曾在職場中接觸過石綿。這些人面臨著高風險,包括採礦工人、石綿產品製造商以及生活在石綿工人周圍的人。
石綿固有的化學性質讓它成為一種優良的絕緣材料,自19世紀以來在建築中廣泛使用。然而,其致癌性在20世紀中期才慢慢被認識。石綿顆粒的微小和潛伏性使得即使是非常有限的接觸也可能導致不良後果。隨著時間的推移,石綿纖維會在肺部及其他器官中蓄積,長期下來便可能導致惡性間皮瘤等疾病的發展。
石綿對人體的攻擊可能在接觸後的四十年內慢慢顯現出來,這無疑讓其成為癌症的“隱形殺手”。
惡性間皮瘤的症狀往往在早期不明顯,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肺腔積液、發燒、疲乏和體重顯著減輕等情況。在胸部X光或CT掃描中,醫生可能依此懷疑惡性間皮瘤,最終確定診斷需要進行胸腔穿刺或組織活檢。
面對如此嚴重的風險,強調降低石綿接觸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現在的治療選項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對於已經罹患疾病的患者,及早的診斷和積極的治療能夠改善生存機率。然而,即使如此,五年生存率仍然只有約8%。
在2015年,美國約有60800人被診斷為惡性間皮瘤,導致32000人死亡。這一病症的比例在不同國家間差異顯著,而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病例數明顯較高。
作為一種極具危險的物質,石綿引發的健康風險不容小覷。它的長期影響與隱蔽性使得關注其危險性成為公共健康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今,對於建築物中仍然存在的石綿,如何更有效地進行檢測及治理,以防止更多無辜者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