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鬆散的沙土在震動中變得如此脆弱?科學家們發現了什麼?

土壤液化現象一直是地質工程和地震學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尤其是當震動或其他壓力突然施加於飽和或部分飽和的鬆散土壤時,這種現象便會發生。科學家們透過多項研究,逐漸理清了這一過程的根本原因。

液化是指當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其有效應力接近於零的情況,此時土壤失去強度,呈現出液體的特性。

土壤液化的概念首先由艾倫·哈澤(Allen Hazen)在1918年提到,他解釋了土壤顆粒間的水如何影響土壤的承載能力。在土壤液化發生的過程中,當外部施加的壓力急劇增加,飽和的鬆散沙土便容易失去原本的承載能力,從而使其表現出如液體般的性質。

許多因素影響著土壤液化的發生。尤其是在例如地震的情況下,鬆散的沙土在震動過程中所受的加載會導致孔隙水壓力上升,進一步減弱土壤的有效應力。這種現象在飽和的鬆散沙土中更為普遍,因為這些土壤在施加荷載時更容易壓縮。

土壤液化的影響常常是毀滅性的,包括建築物基礎的突變下沉和結構損壞。

液化現象的破壞性在歷史上有過許多記錄。例如,1989年洛馬普瑞塔地震及1995年神戶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破壞,土壤液化是災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2010年和2011年的基督城地震同樣因土壤液化導致了廣泛的住宅損壞。

在2018年,印尼中部蘇拉威西省發生了7.5級的大地震,隨之而來的是土壤液化,將巴拉羅亞和彼多博村淹沒至3米深。這樣的災難使印尼政府考慮將這些區域指定為公墓。

液化的可能性主要出現在年輕的、低密度的、飽和的沙土和淤泥中。

在土壤工程和建築設計方面,許多國家的建築法規規定了在設計新建築及基礎設施時必須考慮液化的影響。工程師們在設計橋樑、堤防和擋土牆等結構時,必須評估液化風險。

液化的潛力可以通過簡單的經驗法則來加以評估,主要參考三個要素:土壤對液化的抵抗力、地震荷載的強度以及土壤抵抗液化的 capacidad。這種評估涉及到土壤的標準穿透阻力和圓錐穿透阻力等參數。

許多建築物的基礎直接置於易液化沙土中,當液化發生時,建築物將遭遇突然的支撐損失。

不僅在海岸地帶,城市地區的液化風險同樣值得關注。當地表的水分流動受到擾動,液化的層面也會因為重力的影響而產生側向移動,造成財產損失和基礎設施的嚴重破壞。

土壤液化除了引起建筑物損壞,滲出來的液化土壤還可能對供水、天然氣和電力等基礎設施造成威脅。此外,土壤液化的發生頻率和影響的方法在學術界仍在積極研究中。

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發現新技術以減輕土壤液化的影響,例如通過土壤密實技術來強化海岸邊的建築。這樣的技術不僅能夠降低液化的風險,還能增加土壤的穩定性。

隨著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在設計未來基礎設施時,深化對土壤液化的認識至關重要。這是否將成為城市規劃中的一項重大考量,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

Trending Knowledge

土壤液化的神秘:為何沙土在地震中會突然變成液體?
土壤液化是一種複雜的土壤物理現象,當飽和或部分飽和的土壤在地震或其他突發壓力變化下喪失強度和剛度,從而使固體物質表現得像液體。這一現象在工程和土木科學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在歷史上由於地震造成的災害使得土壤液化的研究越發重要。 液化的過程首次由艾倫·哈澤提出來,他在描述1918年加利福尼亞州卡拉維拉斯大壩的失敗時,指出「如果孔隙中水的壓力足夠大,可以承載所有的負載,這將導致顆粒之間的
1918年加利福尼亞大壩災難背後的土壤液化故事,究竟揭示了什麼?
人類在追求繁榮的過程中,經常無視自然界的潛在風險。1918年,加利福尼亞大壩的倒塌成為了一個警示,揭示了土壤液化造成的隱患。那次事件不僅奪去了生命,還撼動了人們對土壤行為的根本認識。 土壤液化的定義與過程 土壤液化是一種特殊現象,當土壤在外力的影響下,如地震或劇烈的壓力變化時,失去了其穩定性,表現出流動性。正如排水不良的松散砂土受壓後,孔隙水壓力上升,土壤的有效應力幾乎為零,讓原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