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拉德·史密斯(Gerald Lyman Kenneth Smith)是一位引發爭議的美國神職人員與政治人物,他的生平中充滿了反猶太主義和極右派的思想,這使得他的名字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作為「分享我們的財富」運動的領導者,史密斯在經濟大蕭條期間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群眾領袖,直至後期轉變為反共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的代言人,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西斯之一。
傑拉德·史密斯於1898年出生於威斯康星州的帕爾迪維爾,其家庭背景從小便影響了他的思想與信仰。史密斯自小便表現出成為神職人員的決心,並在1916年完成了他的傳教士資格。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史密斯的政治觀點逐漸偏離了聖經傳統,轉向了極端民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
史密斯的政治活動在1929年股市崩盤後逐漸上升,他強調社會改革,並以反貪腐的口號贏得信任。他一度支持路易斯安那州州長休伊·朗(Huey Long)及其「分享我們的財富」運動。史密斯於此運動中擔任全國組織者,並提出爭取財富收入的上限及下限。
「一個群眾運動要想成功,必須表面淺薄以便快速吸引人,根本卻必須深入以便長久存在。」
然而,隨著休伊·朗的遇刺,史密斯失去了支持,並開始接觸法西斯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的思想。他在1942年成立基督教民族主義十字軍,開始聚集追隨者,並在1943年創立美國第一黨,這一時期的言論與行為使他惹上了爭議。
史密斯在美國歷史上以其反猶太主義的言論而臭名昭著。根據一些評論,他被認為是美國持續成功的反猶太宣傳者之一。他的行為不僅引發了當時社會的排斥與爭論,且在後期的政治中,影響了美國的民族主義運動與宗教極端主義。
「我們要把那個跛子(指富蘭克林·德拉古羅)趕出白宮。」
史密斯晚年於阿肯色州建立了「奧沙克基督」雕像,並以其名義舉辦一年一度的耶穌受難劇,這些活動至今仍吸引著探訪者。儘管如此,他的信仰和政治觀仍然持續引發爭議,尤其是對於種族與宗教的偏見,使他在歷史上被打上了爭議的標籤。
傑拉德·史密斯的生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美國社會中存在的種族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根源。他的故事提醒我們,歷史上的仇恨言論和偏見仍然可以在當今社會中回響,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歷史遺留下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