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由外科醫師弗雷德里克·莫氏(Frederic E. Mohs)開發的莫氏手術,是一種可微量控制的手術,專門用於治療各種常見及少見的皮膚癌。此手術的特色在於,在每次移除組織後,醫生會立即檢查該組織中是否存在癌細胞,這一過程確保了對癌細胞的徹底去除。這種在手術進行中進行組織學檢查的方法使得莫氏手術以其高治癒率和精確的邊緣控制,成為皮膚癌治療的金標準。
“莫氏手術的治癒率通常在97%至99.8%之間。”
莫氏手術由四個步驟組成:第一步是手術去除肿瘤周圍的組織;第二步是將切除的組織標本進行映射,隨後在-20°C至-30°C的環境中冷凍,切片厚度在5到10微米之間;第三步是對切片進行染色,通常使用苏木精-伊紅(H&E)染色;最後一步是病理學家根據顯微鏡下的切片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切除癌組織。
“這一過程的優點在於可以保持健康組織不受損害,讓患者的恢復更加順利。”
根據多項研究顯示,初次診斷的基底細胞癌(BCC)治癒率可達到99.8%。與此同時,對於鱗狀細胞癌,治癒率略低,但仍然顯著高。尤其是在臉部、頸部等需要保留大量周邊組織的部位,莫氏手術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醫學界普遍認同至今,使用莫氏手術能有效提高療程的成功率。
“治療初期的基底細胞癌的五年治癒率高達96.6%。”
儘管莫氏手術在皮膚癌治療中具有多項優勢,但仍不是所有皮膚癌患者的最佳選擇。對於尺寸小於1厘米的非黑素瘤皮膚癌,無需使用這種風險與收益不對等的手術方式。手術適用於複雜性腫瘤而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罹患患者,這一點在臨床中壹定要被考慮得其完全作用。
相比於傳統的外科切除和放射療法,莫氏手術在控制邊緣方面優於其他技術。以目前能提供的數據來看,放射治療的治癒率多在90%至95%之間,而傳統手術的治癒率則根據術後切緣的寬度差異,範圍大概在70%至95%之間。這些數據表明,莫氏手術在具體治療中依然是具有信賴性的選擇。
“適當的應用莫氏手術能避免未來的復發,保障患者的生命品質。”
鑒於莫氏手術的技術需求與專業培訓,對於未來醫療界的醫生在這一領域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資料的積累,莫氏手術的成功率有望進一步提高。然而,能否保證所有醫療人員的技術熟練度及病理學的準確性,仍是未來發展的一大挑戰。
你是否考慮過在皮膚癌的治療中,選擇一個真正有效的方法,才能讓自己更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