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季節性流行病,流感與普通感冒常常讓人混淆。兩者都是呼吸道感染,但在症狀、病因以及影響的層面上卻有所不同。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通常症狀較重,而普通感冒則通常是由多種冠狀病毒或其他病毒造成,症狀相對輕微。
流感的症狀具有突發性,通常包括高燒、喉嚨痛、肌肉疼痛和極度疲憊等,這些症狀在接觸病毒後的1到4天內出現,而大多數情況下於2天內顯現。
流感可能進展到更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尤其對於高風險群體,如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
流感通常會持續兩到八天,並可能伴隨著腹瀉和嘔吐等症狀,特別是在兒童中更為常見。
與流感相比,普通感冒的症狀則更為輕微,主要表現為流鼻涕、受涼或咳嗽,但沒有明顯的高燒。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且癥狀發展較為平緩,不會像流感般突然發作。普通感冒的主要症狀通常在幾天內自行恢復。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傳播方式也存在相似之處,以呼吸道飛沫為主。當一位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隨飛沫傳播,周圍的人若直接吸入這些病毒或接觸到被污染的表面而後触摸面部,均可能感染。然而,流感病毒的傳染性比普通感冒強,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其傳染範圍較廣。
由於流感病毒快速變異,因此每年的疫苗需根據當季流行的病毒株進行調整。接種流感疫苗被認為是防止流感感染的有效方法,尤其對於高風險群體,如老年人、孕婦及慢性病患者。
流感疫苗通常能保護對抗H1N1和H3N2等亞型,以及B型流感病毒的部分亞型。
診斷流感的方法包括實驗室檢測,例如抗體檢測或聚合酶鏈反應(PCR)測試。治療則主要以支持療法為主,如多休息和保持水分,重症案例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等。然而,大多數健康人群在感染流感後通常能夠自愈,但對於高風險人群則需特別小心。
了解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不僅有助於正確處理相關症狀,還能做出適當的防範措施。尤其在流感高發季節,個人和公共健康均需加以重視。以此減少病毒的傳播,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在這個流感季節,您對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區別了解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