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意念,即自杀思想,是对可能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或反思的过程。这并不是一个确定的诊断,而是某些心理障碍的症状,也可能因某些精神药物的使用,或在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因逆境生活事件而出现。根据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自杀意念的范围从短暂的思想到详细的计划不等。被动的自杀意念是指思考不想活或想象自己已经死了;而主动的自杀意念涉及为自杀做准备或制定计划的过程。尽管大多数有自杀思想的人并不会实际自杀,自杀思想仍然被视为一种风险因素。
在2008年至2009年间,估计有830万名18岁及以上的美国成年人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出现过自杀思想,这占美国成人总人口的3.7%。而有220万人表示曾在过去的一年中制定自杀计划。
根据2019年的报告,约有1200万名美国成年人认真地考虑过自杀,350万人计划过自杀,140万人尝试过自杀,并有超过47500人因自杀而丧生。自杀思想在青少年中也很常见。请注意,自杀意念与抑郁症及其他情绪障碍有关,但许多其他精神障碍、生活事件和家庭事件也可增加自杀意念的风险。
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指出,无论有无诊断,医疗系统都应为有自杀意念的人提供治疗,因为他们面临自杀行为和与自杀思想相关的重复问题的风险。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自杀意念被描述为「关于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理念或反思,范围从认为自己死去会更好到制定详细的计划」。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则将其定义为「有意识地考虑或计划自我伤害的思想」。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则将其定义为「思考、考虑或计划自杀」。
自杀意念的另一个表达是自杀思想。当一个在过去未曾出现自杀意念的人,突然出现强烈的自杀思想时,心理学家称之为侵入性思想。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悬崖现象,即在高处时出现的突然跳下的冲动。
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可分为三类:精神疾病、生活事件和家族历史。
自杀意念是许多心理疾病的症状,并且可以在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因不利生活事件而出现。某些精神疾病与自杀意念呈现共病关系,显著增加自杀意念的风险。例如,许多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经历反覆的自杀行为和自杀思想。一项研究发现,73%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曾经尝试自杀,平均每位患者有3.4次尝试。
研究表明,边缘性人格障碍后的自杀意念与以下心理疾病有关:重度抑郁症、焦虑障碍、躁郁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及物质使用障碍等。
生活事件是增加自杀意念风险的重要预测因素。这些事件包括失业、慢性疾病、失去亲人或朋友、关系结束、重大生活变化等。此外,社交孤立和欺凌事件,也显示出与自杀意念存在关联。
家族中有抑郁病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更可能出现自杀意念。研究发现,经历虐待的儿童,以及少年时期的家庭暴力和不稳定,均可增加未来自杀意念的风险。
早期检测和治疗是预防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最佳方法。如果及早发现某些征兆与风险因素,个体可能会在实施自杀行为前寻求治疗和帮助。有研究指出,大多数因自杀而死亡的人大约91%曾有过一种或多种心理疾病。然而,只有35%的人得到治疗。这强调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自杀意念的治疗问题繁多,因为许多药物的副作用与增强自杀意念有关。心理治疗、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及药物疗法,都是目前常见的治疗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处方药物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它们有时会在改善情绪之前先提高能量水平,增加了自杀行为的风险。
最终,无论面对何种情况,自杀意念的探讨不仅涉及心理健康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支持的必要性。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建立关心与包容的环境来帮助那些深陷困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