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学领域,基本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血癌,属于造血增生性肿瘤,特征为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过度产生血小板( thrombocytes)。尽管相对少见,但它可能会发展成急性髓系白血病或骨髓纤维化。 ET 是一种血癌,其中骨髓产生过多的白血球、红血球或血小板。
基本血小板增多症的最常见症状包括出血(由于血小板功能不全)、血栓(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疲劳、头痛及视觉障碍等。
在ET中,巨核细胞对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增强。源自异常巨核细胞的血小板被激活,再加上血小板计数上升,导致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当血小板计数超过 100 万时,出血的风险上升,这是因为大量血小板捕获了von Willebrand因子(vWF),留下的vWF不足以使血小板黏附。
约 40-50% 的ET病例中有JAK2激酶的突变(V617F),这一突变的出现也被视为诊断的指标。 JAK2是Janus激酶家族的一员。
2013年,研究人员在大多数JAK2阴性及MPL阴性的基本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检测到了calreticulin的突变,使CALR突变成为血液增生性肿瘤中第二常见的突变。
根据200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基本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通常,患者被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年龄、病史、血液检查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评估。低风险的患者通常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而高风险患者则可能使用羟基氨基脲、干扰素α或阿那格雷。
在对称性ET患者中进行的PT1研究表明,羟基氨基脲加阿司匹林的疗法在降低动脉血栓发生率和出血事件方面都优于阿那格雷加阿司匹林的疗法。
基本血小板增多症有时被描述为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患者的生命周期通常与相同年龄的人水平持平,且根据经过良好控制的医疗方案,血小板数量得以有效管理。
ET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6至2.5/100,000,通常于65-70岁之间发病,且在女性中较为常见。此外,儿童群体的发病率却相对较低,每年仅为0.09/100,000。
怀孕期间,羟基氨基脲和阿那格雷是禁忌,因为基本血小板增多症与流产风险大幅增加相连结。在妊娠期间,建议对母亲及胎儿进行密切监测。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如依诺肝素,可能会被使用。
在流行文化中,漫画《睡衣日记》的女主角吉尔·卡普兰被诊断出患有基本血小板增多症。
持续深入研究JAK2基因突变背后的科学,或许能揭示更多关于血液癌症的秘密,并为未来的治疗开启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