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蒂斯塔(Margarito Bautista)是一位重要的宗教人物,他在20世纪初期对墨西哥的LDS教会(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01年转信以来,他的信仰之路充满了热情与争议。他不仅在教会内传教,更把墨西哥民族主义与信仰结合起来,并提出了独特的《La Evolución de México》。这本书的发表震撼了教会的传统结构,进而引发了激烈的反对。
鲍蒂斯塔于1878年出生于墨西哥,早期的教育与宗教背景已为他日后的信仰探索奠定基础。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受到天主教和方法教会的影响,但都未能给他带来真正的灵性满足。在1901年,他首次接触到LDS教会的信仰,并很快被其教义吸引,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次重病之后,得到了Missionary Ammon Tenney的祝福。
鲍蒂斯塔在他的书籍《La Evolución de México》中,将墨西哥的历史和文化与LDS教会的教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墨西哥人拥有特殊的宗教身份和历史使命。他在书中声称墨西哥人是以色列的后裔,并有权主导LDS教会的未来。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教会的主流定义,尤其是当时以美国教会领袖为主的组织结构。
鲍蒂斯塔主张,墨西哥作为后半篇《摩尔门经》中所提到的拉马人(Lamanites)的后裔,他们的命运是引导世界。
尽管鲍蒂斯塔的教义在墨西哥信徒中获得了广泛支持,但教会的美国领导层对他的看法持反对态度。他们抵制鲍蒂斯塔在《La Evolución de México》中所做的主张,并将其视为对教义的偏离。甚至出现了公开的抨击,迫使鲍蒂斯塔和他的追随者形成了一个名为“第三代表大会”(Third Convention)的分裂运动,集中在寻求更多本地领导权和对抗外部控制上。
在与教会的分裂过程中,鲍蒂斯塔越来越强调早期教会实践,例如共同秩序(United Order)和复婚(plural marriage)。这使得他与其他第三代表大会的领导人之间出现了分歧。最终,他被排挤并进一步推进了自己独立的宗教团体,这进一步造成了与LDS教会的决裂。
鲍蒂斯塔在其独立主义与宗教实践中,呼唤所有墨西哥人回归教会,享受他所谓的神圣遗产。
1947年,鲍蒂斯塔在墨西哥成立了“新耶路撒冷殖民地”(Colonia Industrial de la Nueva Jerusalén),这是一个基于共同生活及经济互助的社区。他在这里推行共同产权的经济模式,并尝试将复婚制度重新引入,尽管这样的做法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鲍蒂斯塔的思想虽然遭到教会的排斥,但在墨西哥的LDS团体中却持续影响着信徒的信仰观念。他所倡导的拉马人身份概念,仍然在许多信徒中回响,并成为他们寻求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尽管鲍蒂斯塔于1961年去世,但他的信仰和教义,以及所创建的社区,如今依然存在。
鲍蒂斯塔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当宗教信仰与国家认同交织时,个人的信仰必然会遭遇什么挑战与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