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治疗是一种通过注射螯合剂来清除体内重金属的医疗程序。虽然这种方法在临床毒理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治疗某些特定的金属中毒情况时仍然有效。然而,近来它被一些替代医学的实践者用来声称可以治疗心脏疾病,这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怀疑。
当前医学共识认为,螯合剂的使用应该非常谨慎,因为不当使用可能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包括癫痫和重金属的再分配。专家指出,重金属如汞当被错误诱导出来时,容易造成大脑和其他部位的损害。
在医学文献中,对螯合剂对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
螯合治疗目前是金属中毒的首选治疗方案,包括急性汞中毒、铁中毒、砷、铅及其他毒性金属的中毒。根据需要,螯合剂可以通过静脉、肌肉或口服给予。
常见的螯合剂有许多,不同的螯合剂对不同金属有不同的亲和性。比如,二巯基琥珀酸(DMSA)已被全球毒理学中心推荐用于儿童铅中毒的治疗。
德国环境署(Umweltbundesamt)将DMSA和DMPS列为最有用且安全的螯合剂,然而,这些螯合剂却并非全都得到FDA的批准。
虽然在经过医学确认后使用螯合治疗可以处理金属毒性的问题,但还是可能出现脱水、低血钙、肾损害等副作用。如果不当使用,则可能导致低钙血症、神经发展障碍甚至死亡等更严重的问题。
螯合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化学家Ferdinand Münz首次合成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随着时间推进,科学家们开始发现它对于治疗心脏病的潜力,然而,后续的研究却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些声明。
随着对螯合剂的使用进一步扩展,很多健康组织已确认医学证据并不支持螯合治疗用于心脏病以外的情况。早在1998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已经对一组关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广告提出了指控,认为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螯合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宙斯未经证实。
尽管在替代医学中,一些实践者仍声称螯合治疗能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自闭症,但事实上这些说法均被认为缺乏依据。研究显示,这种「治疗」可能会将患者置于不必要的健康风险中,而不是采取经过证实的医疗方案。
最终,螯合治疗是否真的能有效治疗心脏病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虽然对某些特定情况有明确的疗效,但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却充满争议。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是否应该依赖科学证据而非未经证实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