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疗法(Chelation Therapy)是一种医疗程序,通过施用螯合剂来清除体内的重金属。虽然这项技术在毒理学领域有相当长的历史,但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许多争议相伴而生。在特定的医疗监督下,这项治疗仍然可以用来处理某些重金属中毒的情况,但其风险和使用效果的争议仍未消除。
许多健康组织已经确认,医学证据不支持螯合疗法在任何用途上的效果,除了重金属中毒的治疗。
螯合疗法是治疗金属中毒的首选方法,涵盖了急性汞、铁(包括在镰状细胞病和地中海贫血的情况下)、砷、铅、铀、钸等多种毒性金属中毒。根据中毒的类型和剂量,螯合剂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
螯合剂的种类繁多,各自对不同金属有不同的亲和力及生物作用机制。常用的螯合剂包括:二巯基琥珀酸(DMSA)、二巯基丙烷磺酸(DMPS)以及硫辛酸(ALA)。这些药物能够与体内的重金属结合,进而排出体外。
德国环保署将DMSA和DMPS列为最有用和安全的螯合剂。
在适当的诊断下,螯合疗法的副作用包括脱水、低血钙、肾脏损害及过敏反应等。然而,不当使用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包括神经发展障碍及死亡。这显示出这项疗法需要小心和专业的管理。
螯合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那时德国化学家费迪南·梅兹合成了乙二胺四醋酸(EDTA)。在二战期间,牛津大学的化学家们寻找针对砷基化学武器的解毒剂。随着对于螯合剂应用的理解加深,ERDT逐渐用于治疗铅中毒。
在1950年代,研究者发现EDTA治疗心绞痛的患者能够改善其症状,这激起了对于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兴趣。
在替代医学中,某些从业者宣称螯合疗法能够治疗心脏疾病和自闭症等各种病症,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根据。许多知名的医疗组织警告民众,任何试图使用螯合疗法处理这些疾病的行为都属于伪科学。
例如,美国癌症学会表示:“现有的科学证据不支持螯合疗法对癌症等其他条件的有效性。”这使得不少患者和家庭在寻求替代性疗法时面临风险。
一些健康机构认为,螯合疗法的风险,包括肾脏损害、心律不整甚至死亡,使得它的使用需非常谨慎。
虽然在特定情境下螯合疗法被认可为对抗重金属中毒的有效方法,但它在医疗和替代疗法中的广泛宣称却缺乏实证支持。患者必须对这项治疗的背景及风险有充分的理解。尤其是在一些替代疗法中,是否会因追求“解毒”而使自己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