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成员承担着照顾年迈父母或健康状况不佳亲人的重担,这使得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这种压力被称为「照顾者负担」,其负面影响可能不仅仅影响照顾者的健康,还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虽然许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照顾者负担的真正程度,但它实际上可能会导致深远的转变。
照顾者负担通常源于照顾人在应对照顾过程中的压力感受,这种感受被视为负面的情绪状态。
照顾者负担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区分为客观与主观的方面。客观负担来自具体的照顾任务,而主观负担通常源于过度的要求与照顾对象所带来的情感压力。在这期间,许多相似的术语如照顾者角色疲惫、配偶倦怠等也被提出,以描述这一现象。
尽管术语有所不同,但这些概念都表明照顾者缺乏足够的身心资源以满足照顾对象的需求,这种负担的感受也受到情感背景和可用资源的影响。
照顾者负担的产生源于照顾者将家庭照顾情境视为负面经验。许多照顾者缺乏专业的训练,照顾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面对困难的照顾情况,照顾者需要投入大量的适应性调整。
研究显示,许多因素如缺乏休息时间、照顾对象的挑战性行为、社交活动的限制等,都是造成照顾者负担的重要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有四个方面尤为困扰照顾者:照顾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希望能够休息、缺乏时间追求自身兴趣、以及对所照顾对象命运的悲伤。
评估照顾者的负担有助于判断其状况。准确测量主观负担的必要性在于能够得出介入效果的结论。护理情况是一种高度特定的压力源,需要特定的介入措施。使用一般的压力量表并不适用,因为这无法反映具体情境中所产生的压力。
有效的测量工具如Zarit负担访谈、照顾者压力指数等的发展是评估此特殊情境中焦虑和压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显示,照顾者的健康状况普遍仅稍差于非照顾者,但照顾者报告出现的抑郁症状明显更高,显示照顾者的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即使面对照顾的具体情况,主观负担对照顾者的健康影响更显著。
照顾者的主观负担被认为是其健康的坚实预测指标。
心理上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到照顾者对照顾对象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会表现为爱的投入或什至是虐待行为。一项研究指出,面对照顾者负担,照顾者更可能表现出对待照顾对象的负面行为。
随着负担的增加,照顾者可能会考虑是否需要将需要照顾者送往医疗机构住院以减轻自己的压力。特别是对于患有痴呆症的人,负担与机构照护之间的关联性日益明显。
由于照顾者负担对照顾过程的重要性,发展减轻负担的几种介入措施变得必要。成功的介入措施应该能够覆盖更多的照顾者,并且应不断改进和提高可用性。
有效的介入应包括资讯和培训、专业支持、有效的沟通及公共财政支持。
不论你是否身处照顾者的角色,了解照顾者负担的深远影响有助于推进社会对照顾议题的关注。这些看似隐形的压力会如何塑造我们的关系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