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照顾家中的长者或身心障碍者的挑战,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照顾者负担」可能导致他们身心俱疲。这种负担并不仅仅来自于具体的照顾任务,实际上,情感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缺乏,才是真正影响照顾者健康的隐患。
照顾者负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60年代,其核心在于评估照顾者所面对的客观和主观的挑战。
根据文献显示,照顾者负担可以分为客观负担和主观负担两部分。客观负担主要来自具体的照顾任务,例如患者的行动不便或情绪波动,而主观负担则是由于照顾者对照顾情境的情感评估所引发的压力,其中包括对照顾责任的反思、恐惧以及自我批评。这使得照顾者在整体上感受到压力,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照顾者负担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照顾者将家庭照顾情境视为一种负担。许多照顾者在进行照顾时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需要对照顾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整。
造成照顾者负担的原因包括:缺乏恢复时间、受到需要照顾者的不当行为影响、社交活动及联系的限制等。
研究指出,以下四个方面特别令人感到负担:需求的高能量消耗、对于恢复的渴望、缺乏时间发展自我兴趣、以及对需要照顾者命运的悲伤。这些因素合并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照顾者的精神压力。
照顾者的健康状况常常受到照顾负担的影响。 Pinquart和Sörensen于2003年的研究显示,虽然照顾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非照顾者并无太大差异,但他们报告的抑郁症状却显著更为普遍。主观负担因而被认为是预测照顾者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负担感强烈的照顾者的死亡率增加,这种影响仅会出现在感到负担的配偶身上。
这意味着,单独的照顾情境可能不会形成风险,而是照顾者所感受到的负担才是重要的警示指标。心理健康的改善能够直接影响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
照顾者负担影响照顾者与被照顾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范畴横跨爱护的奉献与潜在的虐待。当照顾者感受到过大的负担时,他们更可能表现出负面的照顾行为,例如语言攻击,这往往源自照顾对象的挑战性行为。
因为照顾者负担对照顾过程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发针对负担的介入方案至关重要。有效的介入措施应该兼顾、支持与资讯这几个方面,从而为照顾者提供必要的支持。
例如, professionele 的支持系统、自我帮助小组和技术性工具等,均可帮助减轻照顾负担。
最近的文献显示,远程方式的支持干预,包括提供培训与资讯,可以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并改善其抑郁症状。然而,对于提升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确认。
对照顾者提供的支持服务应加强宣传,并提高社区服务的可及性,这会更有效地减少照顾者的负担。社会应该为照顾者提供更多的公共财政支持,同时制定出更合理的职业条件,让照顾者能够在照顾与工作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面对重重挑战,照顾者在这样的生活中如何平衡情感的压力与资源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