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照顾家中老年人或病患的责任,然而,这一角色所带来的负担却常常被忽视。根据研究,照顾者所承受的压力被称为「照顾者负担」,而这种负担主要源自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压力与身体疲惫。
照顾者负担不仅关乎所需执行的具体任务,更与情绪上的重担与资源的可获得性密切相关。
早在1960年代,研究者便开始探讨照顾者负担的概念,将其划分为客观与主观两面。客观负担来自具体的照顾任务,而主观负担则源于过度要求所带来的情感压力,这深刻影响了照顾者的心理健康。虽然有许多术语(如照顾者角色疲劳、配偶倦怠等)来描述此现象,但其背后意涵皆相似,都是在描绘照顾者在照顾对象的需求下,身心资源联合不足的窘境。
照顾者负担的根源往往在于对家庭照顾情况的主观评估。研究显示,主要导致负担的四个因素包括:
照顾者在面对挑战时之所以感到疲惫,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的照顾训练,这使得他们的适应过程异常艰辛。
负担的程度不仅影响到照顾者的身体健康,更更常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相关研究指出,照顾者往往比不照顾者更容易出现忧郁症状,这也表明了主观负担的光辉影响力。更有些数据显示,这种心理负担对自我判断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品质有着深远影响。
在比较照顾者与非照顾者的健康状况时,可以发现,尽管照顾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只稍差于非照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却明显受到侵蚀,常表现为高频率的忧郁和焦虑。
面对照顾者负担的情况,照顾者可能展现出多种行为方式,从爱的奉献到对需要照顾者的虐待或忽视,尤其是当对方行为挑战性较强时,这种情况越加普遍。这说明了负担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照顾者的行为表现。
因应照顾负担的重要性,开展有效的介入措施显得尤为关键。适当的支持及专业协助可以显著减轻照顾者的负担。这些介入措施应能够提供信息、培训及情感支持,以减少照顾者面临的负担。
成功的介入措施应该让越多照顾者受惠,这需要针对性地提高对这些服务的认识和使用率。
然而,尽管存在多种支持服务,照顾者往往仍感到孤独,难以寻求帮助。无论是家庭成员、朋友还是专业援助,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至关重要,而如何去认识与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了当前一家之主的挑战所在。
在面对繁重的照顾义务时,家中照顾者是否考虑过如何改变现况以减轻这份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