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数学焦虑,或称数学恐惧,已成为许多人面对数字及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障碍。这种情绪除了影响心理外,还会在生理层面引发焦虑反应,进而干扰思考和学习。
Mark H. Ashcraft 定义数学焦虑为“一种紧张、担忧或恐惧的感觉,妨碍数学表现”。
数学焦虑的学术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代。 Mary Fides Gough创造了“mathemaphobia”这个术语,以描述人们对数学的恐惧。随着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高强度的数学焦虑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这使得学习数学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报告,数学焦虑经常与考试焦虑相伴随,并导致学生对所有与数学相关的任务产生不喜感。因此,对数学的厌恶和避免,进一步恶化了这一情况。 Hembree(1990年)的综合分析显示,数学焦虑与较差的数学表现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
在高压的考试环境中,数学焦虑会占用学生的工作记忆,使他们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不幸的是,数学的回避行为会导致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降,使他们在必须面对数学时感到更加焦虑。正因如此,数学焦虑影响了许多大学生,他们选择修读较少的数学课程,对数学持有负面态度。
研究者Sian Beilock的团队在芝加哥大学进行的脑部扫描研究显示,当面对数学问题时,数学焦虑不仅仅是对数学能力不足的反应,而是身体神经系统在预期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引发更高的焦虑。
这种焦虑的生理根源让数学焦虑的存在不容小觑,实际上,数学焦虑在脑中的反应区域与感受到身体伤害的区域重叠,这使得数学焦虑形成了一种与生理反应紧密相连的情绪。
数学焦虑的影响会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可能只会变得更糟。
自1972年以来,Richardson和Suinn开发出的数学焦虑评量表(MARS),帮助识别和量化这一情绪。数学焦虑评量表的高分则显示出更强的焦虑感受。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学焦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表现。
根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研究,经历高数学焦虑的学生在数学测试中的得分比不焦虑的学生低出34分,相当于一整年学业的差距。
在许多国家,父母对数学的态度和期望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数学的感受和成就。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在数学焦虑的产生中发挥著作用。例如,在台湾和日本,父母更注重努力而非天赋,这对孩子的成长心态有建设性影响,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并增强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此外,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在数学焦虑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年轻女孩在基础数学能力上表现不俗,但她们仍然受制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常常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信心。这种刻板印象往往助长了女性的数学焦虑,并且减少了她们在数学领域的参与感。
这样的性别差异使得教育者必须努力消除数学中的刻板印象,并借此提升所有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样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焦虑。研究显示,教师若缺乏数学背景,将难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计划,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
最后,减少数学焦虑的有效途径之一正是重点强调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透过让学生有机会分享思考过程,并从错误中学习,教师能有效降低学生的数学焦虑。
在教育的未来中,我们应该重视数学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以便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友善和支持的学习环境,那么,您会如何在家庭或学校环境中,帮助孩子克服数学焦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