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BCC)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其出现频率之高,让许多民众对此病症的认知却相对不足。 BCC的特征通常是一个无痛的凸起皮肤区域,可能表面光滑并伴随有细小血管。这种癌症生长缓慢,尽管能够侵蚀周围组织,却很少向远处扩散,死亡率亦极低。
根据资料显示,基底细胞癌在全球癌症病例中占至少32%,在其他种类的皮肤癌中,约80%都是基底细胞癌。
引发基底细胞癌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紫外线曝露、浅色皮肤、放射治疗、长期接触砷和免疫系统功能差。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接触阳光,对后续发展基底细胞癌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日光灯等人工紫外线来源也日益成为此癌症的危机因素。
大部分基底细胞癌出现在阳光曝露的身体部位。其细胞的组织学特征使其得名于表皮最底层的基底细胞。尽管基底细胞癌主要源于这些细胞,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基底细胞癌皆起源于基底层。癌细胞的形成与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有关,这种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无序增生。
阳光过度曝晒会导致胸苷二聚体的形成,这是一种DNA损伤的形式,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损伤会累积并引发突变。
目前,许多研究显示,DNA修复能力的下降可能是造成个体对阳光诱发的基底细胞癌抵抗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此外,基底细胞癌与其他皮肤病变如日光性角化症、皮脂腺角化症,以及鳞状细胞癌也有密切联系。
基底细胞癌的诊断通常需透过皮肤活检,以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当临床疑虑极高但仍不明确时,表皮刷检的方法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在确诊的过程中,病理学家可透过特定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鉴定肿瘤细胞的存在。
对于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主要选择为手术切除。对于小型的癌症,标准的外科切除是最普遍的治疗方式。而对于多次复发的情况,Mohs手术则被认为是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冷冻手术、电灼刮除、局部化学疗法等其他治疗方法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应用价值。
基底细胞癌的预防主要在于减少阳光曝露,使用至少SPF 30的防晒霜是一个有效的措施。然而,那些在非阳光曝露的部位出现的基底细胞癌,则暗示病因更加复杂。
尽管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相对多样且效果良好,但若肆意忽视皮肤健康,仍会导致病情加重。而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在不同案例中也有所不同,从1%到50%不等,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皮肤癌的预防与识别是多么重要。
面对基底细胞癌这一全球最常见的皮肤癌,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进自我防护与健康知识,以避免这一病症的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