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简称BCC)是最常见的皮肤癌型态,常常被称作“老鼠溃疡”。这个名称的由来,与它的外观及生长行为息息相关。许多患者初期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皮肤出现了问题,因为这种癌症多数表现为无痛的隆起皮肤,外观光滑,有时还会伴随着小血管。了解这个特殊名称,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这种病症的危险以及潜在的治疗方案。
基底细胞癌不能在身体其他部位蔓延,且生长速度缓慢,但其周围组织仍然可能受到破坏。
基底细胞癌之所以被形容为“老鼠溃疡”,是因为其外观在某些情况下会类似于老鼠的溃疡或是病变。此病常发生于长期曝露于阳光高的皮肤区域。根据统计,这类癌症约占全球所有癌症的32%,并且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中,基底细胞癌占据约80%的比重。
这种癌症主要源于表皮的基底细胞(basal cells),而这些细胞正是皮肤表面最底层的细胞。基底细胞癌常常发展不速之客的恶性肿瘤,对邻近组织会造成破坏,尤其是在没有适当监控和治疗的情况下,其潜在的危险不容小觑。
基底细胞癌的成因主要与UV光的曝露有关,尤其是在童年时期的紫外线暴露风险更高。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皮肤较白皙,接受过放射治疗,长期接触砷,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由于这些风险因素,了解和促进防护措施变得相当重要。
长期曝露于阳光下会导致DNA损坏,积累的损伤可能引发基底细胞癌。
诊断通常依赖于对皮肤的检查,并需要透过组织活检来确认。在许多情况下,常见的基底细胞癌会呈现为一个光滑、珍珠状的皮肤结节。表浅型的基底细胞癌也可能被误诊为湿疹,这就需要医生的高度警觉及专业技术来确诊。
治疗基底细胞癌的方式多样,其中以手术切除最为常见。依据癌症的大小,医生可能会选择简单的手术切除或更复杂的Mohs手术。除了外科手术外,还可以通过冷冻手术、电烧治疗、局部化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在所有治疗方式中,Mohs手术因其高治疗成功率而受到广泛推荐。
虽然完全避免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并不容易,但一些防护措施可减少风险,包括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穿着适当衣物来遮挡阳光,以及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等。此外,治疗者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皮肤变化的关注也非常重要。
皮肤癌的早期检测能有效降低其发展为晚期的风险。
基底细胞癌作为最常见的皮肤癌,尽管其发展缓慢且相对安全,但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不容忽视。了解其名称来源及背后的病理知识,能更好地提醒我们重视皮肤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治疗已不再遥不可及。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皮肤防护意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