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筛检是针对无症状、健康状态良好的女性进行的医学筛检,旨在实现更早的诊断。人们相信,早期发现将改善治疗结果。然而,关于自我检查的有效性,专家们的意见却存在分歧,这不禁让人思考:乳腺自我检查真的有其必要性吗?
根据2003年的Cochrane评论,自我检查乳腺与降低死亡率并无关联,并且与其他筛检方法一样,会增加对女性的伤害,导致误诊和不必要的生物检查。
乳腺自我检查通常是女性自己通过触摸乳房来检查看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然而,众多医学证据并不支持在乳腺癌风险相对典型的女性中进行这种检查。大约80%的肿块被发现为良性,这进一步挑战了自我检查的有效性。
然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Lillie D. Shockney教授强调:“40%的乳腺癌诊断都是由女性感觉到肿块而发现的,因此建立定期的自我检查非常重要。”
除了自我检查,已经有许多筛检测试被采用,包括临床检查、乳房摄影、基因筛检、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成像等。乳房摄影是一种相对快速且在发达国家广泛可用的筛检方法,它通常分为诊断性乳房摄影和筛检性乳房摄影两种模式。根据研究,乳房肌腺组织密度会影响乳房摄影的效果。
然而,欧洲委员会的科学建议机制指出,对于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的女性,应考虑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来替代乳房摄影。
对于乳腺癌筛检的争议来自于筛检所带来的潜在伤害,如误诊和不必要的治疗。在对中年女性进行乳房摄影的过程中,虽然有少数生命得以延长,但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筛检的好处可能并不足以弥补相关风险。有评论指出,常规筛检可能导致许多女性接受过度医疗。
具体来说,针对50至75岁女性的Cochrane回顾发现,乳房摄影所降低的乳腺癌死亡风险仅为15%。然而,许多研究显示,在接受常规筛检的女性中,无论是因癌症死亡或其他原因的死亡率都与未进行筛检的女性相当。这引发了关于筛检是否有效的质疑。
关于筛检的有效性,《北欧Cochrane文献集》在2012年指出,由于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乳腺摄影对于挽救生命的效果日益减弱。
医学界中的一个主要辩论是,筛检是否增进了健康性。一方面,筛检能够较早地发现某些潜在的乳腺癌,但另一方面,过度筛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不必要的焦虑和检查结果引发的医疗程序,却不容忽视。因此,针对低风险女性的筛检价值仍然充满争议。
有研究指出,每1000名50岁女性接受每年乳房摄影筛检,仅有一名女性因早期发现得到生命延长,而同时却会有2到10名女性被误诊需要接受无意义的治疗。
进一步研究显示,费用及心理压力也是许多女性考量的重要因素。女性在面对每次筛检时,常常对未来的无数次检查充满焦虑,过去的医学数据显示,约90%的女性在得到「假阳性」结果后,会感受到极大的恐惧与焦虑。然而,即便确认结果为假阳性,这种过程仍可能对她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持久影响。
对于乳腺自我检查及筛检的结论,专家的意见不一,这使得女性在面临检查决策时格外困惑。究竟在自我检查和筛检之间,如何才能做出更合理的选择,避免过度医疗带来的身心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