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乳腺癌的检测成为了公共卫生议题的焦点,许多女性开始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这种做法的本意是为了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以提高治疗效果。然而,最近一些医生开始质疑乳腺自检的有效性,并指出其潜在的危害。
根据一份2003年的Cochrane回顾研究,乳腺自检与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之间并没有统计上的相关性。更不幸的是,这种检查方式还可能导致无谓的焦虑和过度诊断。
“当前无法推荐乳腺自检。”
许多专家表示,自检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良性病变被发现,进而引发不必要的活检和治疗。而根据国家乳腺癌基金会的数据,大约八成的肿块并非恶性。
“四成的乳腺癌病例是女性自己发现的肿块。”
乳腺摄影作为一种常见的筛查方法,受到广泛使用。但针对不同年龄及风险的女性,其效果和风险的平衡仍存在争议。对于40岁以下的女性来说,乳腺摄影的效果受到乳腺密度的影响,往往难以检测出肿瘤。
由不同的机构和国家提供的筛查建议各不相同。在英国,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每三年进行一次乳腺摄影的做法得到支持;而美国则建议50至74岁的女性每两年进行一次筛查。这些差异反映了对于筛查效果和年龄风险评估的不同看法。
接受乳腺检查的女性,普遍更容易对假阳性的结果感到焦虑。即使大多数女性都能接受这种风险,但高达90%的女性对假阳性结果感到恐惧。
“半数可疑的影像并不会转变为危险病变。”
一些专家指出,过度检查对女性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财务负担可能被低估。事实上,许多早期发现的病变若不进行治疗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这使得常规乳腺摄影及自检的必要性受到质疑。
事实上,对于每十名接受筛查的女性,可能仅有一名的生命将因此延长,而其余则可能面对不必要的治疗和跟进检查。这样的情况让许多医生开始反思乳腺自检的必要性及其效果。
乳腺自检是否真的能有效地帮助早期发现乳腺癌,还是成为了无谓的焦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