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筛检是针对无症状、看似健康的女性进行的医学筛检,旨在达成早期诊断。这一假设是,早期检测将改善治疗结果。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乳腺筛检是否真的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早期检测是否真的会改善乳腺癌的治疗结果,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目前有数种筛检手段,包括临床和自我检查、乳腺X光摄影、基因筛检、超声波及磁共振成像等。其中乳腺X光摄影因其快速且在发达国家广泛可得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且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的女性,X光摄影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得许多未来医学界的讨论浮出水面。尽管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50至74岁的女性每两年接受一次筛检,但其他团体则提出不同观点,认为应该从40岁开始进行年度筛检。
乳腺检查易产生假阳性结果,这是筛检的一个主要问题。根据2003年一项Cochrane评估研究,自我检查并未显著降低其报告的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并伴随着增加良性病变诊断和活检的次数。
每年有500到1000名女性会因筛检而被告知可能有乳腺癌的风险。
针对老年女性的筛检有其优势,能够提高许多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在平均风险女性中的有效性却相对较低。 2013年的一项Cochrane回顾指出,乳腺X光摄影仅能减少约0.05%的死于乳腺癌的绝对风险。许多专家认为,随着诊断和治疗的进步,筛检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正在被重新评估。
乳腺密度是影响筛检准确性的重要指标,高密度的乳腺组织可能隐藏乳腺癌,并导致假阴性结果。在实施筛检时,密度较高的女性被建议参考其他成像方法,如MRI,来确保潜在肿瘤的检视。
随着各国与组织对于何时及多少次进行乳腺筛检的不同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高风险女性应优先接受频繁检查。在美国,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筛检,因此各项建议仍存在不少争议。
乳腺筛检的过程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原因在于筛检所产生的假阳性结果与进一步医疗介入的需求。随着社会对乳腺癌的认识提升,许多女性在筛检后经常在假阳性中反复焦虑与担忧。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许多人开始质疑,面对乳腺筛检的风险和回报,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最合适的决定以保护自己和亲人的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