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制药药物,近年来在癌症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化学疗法不同,ADCs设计的目标是直接针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同时尽量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害。这一创新技术让58间制药公司投入开发,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种复杂的分子,由抗体与生物活性细胞毒性药物链接组成。
ADC的工作机制主要是透过抗体与特定肿瘤抗原(或蛋白质)的结合来实现的。理想情况下,这些抗原仅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表面,抗体会与这些抗原连接,触发信号导致肿瘤细胞吸收抗体和其连接的细胞毒剂。一旦ADC被肿瘤细胞吸收,细胞毒剂便会发挥作用,杀死癌细胞。这一靶向特性理论上可以减少癌症患者的副作用,并提供较其他化疗药物更宽广的治疗空间,尽管在临床中这一承诺尚未全面实现。
早在1900年,德国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便提出了药物专攻肿瘤细胞的概念,他形容这些药物为“魔弹”。 2001年,Pfizer/Wyeth的药物Gemtuzumab ozogamicin(商品名:Mylotarg)经过加速批准流程获得批准,但于2010年被迫撤回,2017年重新推回市场。 2011年,Brentuximab vedotin(商品名:Adcetris)获得美国FDA批准,而T-DM1(商品名:Kadcyla)则在2013年获得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每个抗体药物偶联物包含三个主要组件:
许多针对肿瘤的ADCs的载体是基于自然产品的,并且某些的载体还与其目标形成共价性互动。
尽管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癌症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设计连接器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安全性是一项首要任务。现在的连接器有可裂解型和不可裂解型两种,研究人员正不断探索更稳定的化学键,以便在把药物送至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保护药物免受过早释放的影响。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等其他疾病领域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开发也在进行中。虽然癌症是目前主要的治疗范畴,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正试图探索ADCs在其它疾病上的应用潜力。除了癌症外,ADCs的概念正在扩展至自身免疫疾病等其他领域。
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多种方法来优化药物,以提高疗效并降低毒性。特别是有关添加新型连接器和进行特部位连接的研究将可能使ADCs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
现今的ADCs定义已不再仅限于抗体-药物偶联物,而是「任何药物偶联物」,这说明了这一技术的进一步扩展。
随着研发的推进,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应用范围还将继续扩大,未来的癌症治疗可能会因这些创新而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考虑到这些技术的潜力,你认为未来癌症治疗方式将会如何演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