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是一类生物制药药物,旨在针对癌症进行治疗。与传统化疗不同,ADCs目标是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健康细胞。至2019年,已有56家制药公司在开发这种新颖的治疗形式。 ADCs是由抗体与生物活性细胞毒性药物连结而成的复杂分子,这类治疗方式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特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杀癌能力,以期区分健康组织与病变组织。
抗癌药物与抗体相结合,专门针对特定的肿瘤抗原。抗体先附着于癌细胞表面的抗原,随后触发化学信号,促使肿瘤细胞吸收抗体及其连结的细胞毒剂。内化后,细胞毒剂便会杀死癌细胞。 ADCs的靶向能力有望减轻癌症患者的副作用,并提供比其他化疗药物更宽的治疗窗口,虽然这一承诺在临床上的实现仍有待观察。
“ADCs代表了一个治疗癌症的潜在新革命,专注于提高疗效并降低毒性。”
追溯至1900年,德国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厄尔利希首次提出了靶向肿瘤细胞的药物概念,称其为“魔弹”。 2001年,辉瑞/惠氏的药物Gemtuzumab ozogamicin获得批准,但因伴随的高毒性和缺乏效益问题于2010年被FDA撤回,2017年重新上市。随着Brentuximab vedotin和Trastuzumab emtansine的相继获批,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效果逐渐趋于成熟与应用。
一个抗体药物偶联物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合适的连接器设计对ADCs的安全性和疗效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减少载药物在到达肿瘤细胞前就泄漏的可能。”
目前许多癌症ADCs使用的载药物多基于天然产品,这些载药物能有效地与目标分子结合。常见的载药物包括微管抑制剂和DNA结合剂。连结子则是一个关键组件,能确保细胞毒性药物在到达肿瘤前不会过早释放,且连结子能基于化学特征如二硫化物、肼酮等进行设计,增强其疗效。
随着ADCs的发展,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灵活的链接技术和新的载药物,包括小分子与非天然氨基酸的运用,实现更精确的药物释放和位置控制。此外,开发针对其他疾病领域的ADCs也在进行中,这可能改变ADCs的应用范围。
“随着科学的进步,ADCs的应用范畴从癌症逐渐扩展至其他重要疾病领域,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治疗理念的革新。”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无疑吸引了广泛关注,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临床研究的推动,这一领域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然而,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我们是否能够凭借这些创新解决癌症治疗中的诸多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