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日益不确定的今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常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这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有供应链中断、恶意攻击甚至是全球疫情等因素。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Business Continuity)和灾难恢复计划(Disaster Recovery Plan)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成功的企业究竟是如何提前准备这些灾难的呢?
企业持续经营计划(BCP)是设计来确保在发生灾难或其他意外情况下,企业仍能保持一定程度运作的系统。这并不仅是为了恢复运营,更是要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BCP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评估风险:企业需要识别和评估可能对日常运作造成干扰的事件。
制定策略:考虑各类可能的情景,并计划相应的应对措施。
抗压性(Resilience)是企业应对变迁的重要能力。当市场环境或内部结构出现变化时,能否快速调整并适应将决定企业的存亡。抗压性不仅仅是企业在一次危机中的表现,而是持续不断地预测、调整和提升的过程。
准备、保护、反应和恢复:这是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帮助企业在面对危机时从容应对。
业务影响分析(Business Impact Analysis, BIA)是一个关键步骤,它帮助企业确定哪些业务功能是关键的,并评估这些功能在灾害发生后需要多久才能恢复。这个过程通过分析不同功能的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数据丢失容忍度来进行。
最小可接受停机时间(MTPD)和最大容忍故障(MAO),这些都是成功规划商业持续性的关键指标。
除了业务影响分析,企业还需要进行威胁与风险分析(Threat and Risk Analysis, TRA)。这一过程要求对每一个潜在的威胁制定具体的应对计划,包括应急措施和流程。有效的风险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实际发生危机时迅速启动预案。
如在2002至2003年的SARS疫情期间,一些企业通过禁用实体接触来增强抗压性。
不少国际标准组织例如ISO和BSI均针对业务持续性管理制定了相关标准。这些标准帮助企业建立系统的管理程序,确保在灾难发生时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透过这些标准的指导,企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持续性计划,以支持日常运行和灾难应对。
在2020年的COVID-19疫情中,一些已经建立业务持续性计划的企业展示出了强大的应对能力。
制定计划后,实施和测试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企业需要对持续经营计划进行定期审核和实地演练,以确保所有员工熟悉应急流程并能在危机发生时高效反应。通过持续的测试,企业能发现潜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方案。
成功的企业能够有效地预见可能出现的危机,并为其准备周全的预案,这样的策略能够成为竞争中的一大优势。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你认为企业最能在危机中展现的特质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