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或疫情,如何继续运作并维持生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业界重视企业持续经营(Business Continuity)和韧性(Resilience)的原因。透过有效的计划和策略,企业不仅能抵抗外部冲击,还能在挑战中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持续经营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组织在遭遇干扰事件后,按预定可接受的水平继续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预防和恢复来应对潜在的威胁。不仅仅是预防,企业还需确保在执行灾后恢复时,能继续运营。
在许多研究中,「韧性」被视为一个企业抵抗失败的能力,这包括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正如分析指出,投资于韧性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为这些企业能灵活应变,提前规划并快速恢复。
「韧性不仅是面对单一危机的抵抗力,而是持续预测和调整的能力。」
此外,根据韧性理论,组织间的公关交互亦是影响企业韧性的元素之一。企业必须透过日常交流和媒体的参与来建立其韧性和公信力。
对于维持企业营运至关重要的业务影响分析,主要在于区分关键和非关键的业务功能。进行BIA时,企业必须为每项功能设置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以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恢复运行。
企业持续经营计划的另一关键是进行风险与威胁评估。企业必须识别并评估可能影响运作的潜在威胁,并为每种威胁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这样的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加从容地应对不确定性。
制定一个有效的持续经营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在当今这个高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唯有具备良好韧性的企业才能够在变故中生存并持续发展。这不仅需要周全的计划,更需要文化上的承诺与员工的参与。企业能否真正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运作,并在艰难时期反弹,或许正是决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