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连续性可定义为「一个组织在遭遇扰动事件后,能够持续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而商业连续性规划(或商业连续性和韧性规划)则是创建预防和恢复系统的过程,以应对潜在威胁。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仅涉及到防范,还要在灾难恢复的执行期间,确保持续的营运。
企业的韧性意味着抵抗失败的能力,它使得组织能够在环境变化中存活下去,无需永久地适应。
商业连续性是一个恰当执行商业连续性规划和灾难恢复的预期结果。美国的政府机构将这一过程称为运营连续性规划(COOP)。商业连续性计划涵盖了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灾难情况,以及企业在每种情境下所采取的步骤,以恢复正常的贸易运作。
根据2005年的分析,企业运营受到扰动的影响,投资于韧性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韧性的概念不再是抵抗单一危机的能力,而是持续预测和调整,选择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适当措施。这可以概括为:准备、保护、反应和恢复。
韧性理论是一个组织在危机后能够蓬勃发展的过程,透过强化抵抗力来实现。
当面对危机时,维持沟通和接受变化是关键的两个方面。无论是准备应对危机(前韧性)还是危机后的持续沟通(后韧性),这些都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商业连续性计划(BCP)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组织中所有关键操作的要求,这些操作在关键依赖受到扰动的情况下仍需持续运作。根据ISO 22301的一些要求,组织必须定义其商业连续性目标,并确定可接受的最低产品和服务运作水平。
BCP是一组应急措施,旨在最小化在不利情况下对企业造成的损害。
计划者必须拥有关于设备、供应商、位置以及重要文件等各种信息,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启动相关程序。在进行影响分析(BIA)时,识别哪些功能是关键的,这些功能的差异可能会根据法律而定。
在确定恢复需求之后,每个潜在威胁可能需要独特的恢复步骤。常见的威胁包括供应链中断、基础设施损坏等。利用有效的计划和预防措施,可以在干扰发生时,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
企业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的威胁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计划。
这些计划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在平日的准备与训练,以及在问题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商业连续性规划和管理的标准,包括ISO 22301、ISO 22313等,这些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针,助力于商业连续性的实施。
在实施商业连续性计划的过程中,涉及到政策变更、资源获取和测试等方面。企业必须不断测试其计划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一个有效的商业连续性计划不仅是企业面对危机的盾牌,它同时也是企业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该如何制定有效的商业连续性计划,以在未来的任何挑战中保持稳定运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