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在日本已成为一个重大环境议题。尽管日本是最早实施电子垃圾回收计画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尚面临严重的处理问题。在当今电子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电子垃圾的处置变得尤为重要。根据日本政府的报告,2013年该国约收集和处理了55万吨的电子垃圾,但这只占总电子垃圾的24%至30%。未经处理的电子垃圾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还会造成财务损失,因为许多可回收的材料被浪费掉。日本的电子垃圾大部分实际上被出口到邻国。通过发展新的回收举措,日本可以将垃圾转变为资源,同时帮助环境。这些回收举措至关重要,因为处理电子垃圾既不容易也不安全。多年来,日本致力于制定安全和高效的废物管理计画来处理这些电子垃圾,尽管如此,关于电子垃圾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困扰。
根据Basel行动网的执行董事Jim Puckett的说法,日本很快成为世界上最浪费的国家之一。随着该国逐步生产和消耗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电子垃圾也随之增加。根据体积计算,日本的电子垃圾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这些废物广泛分为三类:工业废物、非工业废物和危险废物。电子垃圾属于非工业废物,被认定为「电气电子废物」或「大型垃圾」。一些电子垃圾的来源包括冰箱、电视、空调单元和洗衣机。
家庭电器回收票系统是由电器产业协会发展的,这一系统是电子垃圾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这个票据系统的设立旨在确保相关方能够在《指定家电回收法》之下顺利推进家庭电器的回收活动。这是一个包含两类的系统。第一类要求消费者向零售商支付回收和运输费用,第二类则要求通过邮寄方式支付回收费用。运输费及电子垃圾的回收费通常在2500至5000日元之间,消费者需要自行负担。
「尽管制造商负责建立回收设施,但具体的方法并不受到规范,因此存在很多空间供制造商自由探讨。」
日本电子垃圾回收的基础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LPUR),第二是《指定家电回收法》(LRHA)。前者于2001年最新修订,鼓励制造商自愿进行回收,并减少废物的产生。后者则于2009年4月生效,对家庭电器的回收规范提出了更多要求。同时,2003年10月对于在该日期以后购买的电脑征收税金,早于该日期购买的电脑则需支付一小笔费用以维持回收成本。
目前,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回收率居于前列,但这一数字主要涉及塑料、纸张和玻璃的回收。每年丢弃的65万吨家庭电器和小型电子设备中,实际上只有不到10万吨得到回收。针对这一巨大差距,已开发出许多新想法和举措。例如,对于2020年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有强烈建议考虑将电子垃圾中的金属用于金牌的制作,这一念头被认为是可行的。
法律的设立和执行不仅能改善电子垃圾的回收率,同时亦能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然而,在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子产品需求和相应的电子垃圾增量时,我们是否真正理解环保行为背后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