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物在日本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尽管日本是首个实施电子废物回收计划的国家之一,但该国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对电子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当下,电子废物的妥善处理显得愈加重要。根据2013年的报告,日本政府指出,该国收集和处理的电子废物约为550,000公吨,仅占总电子废物的24%至30%。未经处理的电子废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还会导致可回收材料的财务损失。此外,日本的电子废物多数出口至邻国。透过发展新的回收倡议,日本不仅能将废物转变为资源,还可以助于环境保护。
电子废物的处理过程并不容易,安全性更是首要考量。
多年来,日本一直在努力开发安全且高效的废弃物管理计划以处理这些电子废物。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有关电子废物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挑战。
根据巴塞尔行动网络执行董事的说法,日本已快速成为世界上最浪费的国家之一。随着该国不断增加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电子废物也随之上升。现今,日本在按体积计算时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浪费国家,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电子废物通常分为三类:工业废物、非工业废物和危害废物。其中,电子废物归类于非工业废物,具体体现为「电气和电子废物」或「大宗垃圾」。一些主要的电子废物来源包括冰箱、电视机、空调和洗衣机。
日本的家电回收票系统由电器家电公会所制定,是电子废物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该系统旨在确保相关方能根据《特定家电回收法》推进更顺畅的家电回收行动。这一系统分为两类:第一类要求消费者向零售商支付回收及运输费用;第二类则要求消费者通过邮寄方式支付回收费用。所有这些运输及回收费用的负担均由消费者承担,回收费通常介于2500至5000日圆之间。制造商则负责建立自己的回收设施,但具体的回收方式并未受到严格的监管,因此这些措施可以大致分为A组和B组。
A组旨在通过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废物管理公司来降低成本,而B组则是试图通过采用高效的物流系统来减少成本。
日本电子废物回收的基础包括两项法律;第一项是《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LPUR),第二项是《特定家电回收法》(LRHA)。第一项法律于2001年修订,旨在鼓励制造商自愿参与产品回收并减少废物产生。 《特定家电回收法》自2009年4月1日起生效,对消费者和制造商的回收要求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自2003年10月以来,对于该日期后购买的任何计算机均被征收税款,对于之前购买的计算机,则需支付一小笔回收费用以维持回收成本。
LPUR法律于2000年制定,旨在促进减少废物产生、重用部件与回收。具体来讲,该法案旨在建立一个基于回收的经济体系,通过重用收集的产品部件、强化回收方法以及引入新措施来减少废物和延长产品寿命。这些基本政策由相关部长制定及公布,并被涉及电子废物的各方遵循,包括商业、消费者、国有政府及地方政府。
《特定家电回收法》(LRHA)于2009年生效,以加强对CRT电视、家用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等产品的生产规范。此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对家电制造商和零售商施加新责任,促使他们确保妥善的废物处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该法案详细列出了受规范的家电类型以及各方的责任,包括废物产生者、零售商、制造商、电器家电公会和市政府,还包括回收及优惠券系统的规范。
目前,电子废物资源的利用率约为50%并在不断增长。 LRHA规定消费者对大多数家电的回收费用负责,包括运输费用与回收费用。消费者向零售商支付废物的提取费,零售商回收此物并收取相关费用。为了让系统更公平,消费者如果要求零售商取回使用过的家电,零售商有义务前往提取。零售商通常会将其带回给制造商,制造商需设有回收电子废物的系统,并保持一定比例的资源利用。而部分过程的监管并不由政府负责,例如获取回收设施或现行的回收方式。制造商可以随意选择建设设施,及可按其自我认定回收电子废物。唯一要维持的标准是每种材料的利用率。
如今,日本在亚洲的回收率位于前列,但这些数字与塑料、纸张和玻璃的回收率更为有关。每年约650,000公吨的家电及小型电子产品被丢弃,实际上仅有不足100,000公吨被收集进行回收。为了应对这一差距,新想法与倡议开始兴起。特别是随着2020年奥运会的举办,日本组委强烈建议将电子废物用于制作金牌。尽管国际奥委会要求每枚金牌至少含有6克金,但日本奥委会相信这一构想是可行的。
我们可以思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回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