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南非人,意指源自于被雇用为契约劳工的印度人及自由移民,他们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来到南非。大多数印度裔南非人聚居在德班,使其成为世界上印度裔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由于种族隔离政策的影响,印裔(即亚洲人)在南非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种族群体。在南非的殖民时期,印度人与黑人同样遭受着白人少数族裔的压迫,两者在政治权力上均被边缘化。
在阿帕特海德时期,印度裔南非人被法律明确划分为独立的种族群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觉醒的印度裔南非人开始寻求表达他们的文化遗产和当地的根基。许多人开始自我认同为「非洲人」、「南非人」和在必要时使用「印度裔南非人」这一标签。种族身份的建构由内部的政治运动与阿帕特海德政府共同促成,这些运动试图在面对歧视的情况下,巩固各印度民族之间的支持。尽管印度裔南非人已在南非生活超过150年,并自1961年起被官方承认,但他们有时仍被视为外来者,并必须不断证明自己是南非的合法一员。
现代南非印度社区主要起源于自1860年起抵达南非的印度人。首批342位印度劳工乘坐特拉罗号从马德拉斯出发,之后还有其他船只。他们作为契约劳工被运送到纳塔尔省的甘蔗种植园工作,整个过程持续了五十年,共有约20万名印度人抵达南非。
契约劳工的待遇极为恶劣,有许多人在合约到期后返回印度,并向当地政府反映滞留南非的印度人遭受的虐待。
这些契约劳工通常讲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和印地语,而大多数是印度教徒。随着契约期的结束,许多未返回印度的劳工逐渐在纳塔尔建立了稳固的社会经济地位。
印度人在南非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以纳塔尔省为例,1888年印度人被迫持有通行证;而在德兰士瓦,南非共和国政府颁布了针对印度人的歧视法律,禁止他们在采矿业工作的权利。这种普遍的歧视政策仅在南非联邦成立后才有所改变,但歧视根深蒂固。
1949年的德班骚乱是一场针对印度人的暴力事件,造成142人死亡,大量财产受到摧毁。种族隔离法案不断迫使印度人成为住在专属的印度市镇并限制他们的流动性。即便如此,印度裔南非人在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后来的南非政治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南非的种族隔离结束后,印度裔南非人获得了平等的政治与社会地位。
许多印度裔南非人积极参与反抗运动,并在后来的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在非洲国民大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新南非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尽管在种族身份上仍存在一些挑战,印度裔南非人仍继续推进文化的融合与认同。
在后种族隔离时期,一波新的南亚移民潮也开始涌入,包括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移民。这些新的移民通常不视为是印度社区的一部分,却在传统的印度地区居住。这造成了身份认同上的一些模糊性,让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何谓「南非印度人」。这些挑战与机遇交织,成为了今天印度裔南非人所面临的现实。
在经历了数个世代的种族歧视与身份挣扎之后,印度裔南非人正努力在多元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故事是否能启发其他寻求身份认同的群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