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南非人是指那些来自英属印度的契约劳工和自由移民的后裔,他们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抵达南非。大多数印度裔南非人居住在德班及周边地区,使该市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度裔人口集中地之一。由于种族隔离政策,印度裔(通常与亚洲人同义)被视为南非的一个种族群体。
在殖民时代,白人少数族裔掌控了南非的大部分政治权力,印度裔南非人在社会上与黑人一样被赋予低下的社会地位。在1948年至1994年的种族隔离时期,印度裔南非人被法律分类为一个独立的种族群体。一些印度裔南非人认为,这些术语相较于他们之前被称为“非白人”的身份是一种改善。他们希望彰显自己的传承和在南非的根基。
在最严重的种族隔离和分隔时期,“印度人”、“有色人”和“马来人”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控制了许多方面,包括居住和学习的地点。
现代南非的印度社区主要是那些自1860年起抵达南非的印度人后代。他们最初是作为契约劳工被引进,主要在纳塔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工作,总计约有20万印度人作为契约劳工在五十年内抵达南非。大多数此群体的人讲泰米尔语、特拉古语、博日普里语和阿瓦迪语等,信仰主要为印度教,其中也有少量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
契约劳工经常遭受虐待,生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而大量的契约劳工在期限届满后选择返回印度。
在所有南非地区,印度人面临不同程度的歧视。在纳塔尔,印度人被迫于1888年携带通行证。 1893年,甘第到达南非,并经历了种族歧视。这促使他组织抵抗行动,最终成立了纳塔尔印度国会。虽然该法案最终未通过,但在1896年时重新提出并成功通过。
在这一时期,南非政府试图以财务激励来鼓励印度人遣返。种族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特别是印度裔与白人之间的矛盾在1940年代愈发明显。
1949年德班骚乱是一次针对印度裔南非人的暴力事件,这场骚乱导致142人丧生,约1,087人受伤。政府的种族隔离立法进一步限制了印度人的自由,包括迁入被划分为印度人区域,并以低下的教育体系来对待他们。
1961年,印度人被正式认可为南非人口的一部分,并成立了印度事务部,以白人民主作为官员。
许多印度人为反种族隔离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种族隔离的南非中也占据了重要的政治地位。尽管如此,部分白人社区对印度人仍存在误解。
几乎所有南非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基督徒或穆斯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徒的比例逐渐减少,部分原因是传教士的影响。
直到种族隔离结束前,印度学童普遍在分隔的印度政府学校接受教育,这一制度至1997年才结束。
自1950年代起,英语逐渐成为大多数印度裔南非人的第一语言,这使得他们的英语与南非英语存在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随着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在流利地使用自己的祖籍语言,导致语言的逐步消亡。
南非各民族都喜爱咖喱菜肴,许多食物随着契约劳工进入南非,以适应当地食材而发展出独特的南非印度美食。
尽管年轻的印度人较少使用印度语言,但他们仍然热衷于观看英语字幕的印度电影和电视节目,展示出对印度文化的持续兴趣。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国家,印度裔南非人如何在将来进一步与整个南非社会融合,并共同打造新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