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食物标签系统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清楚、简明的资讯,帮助他们在购买加工食品时作出更好的选择。该系统于2010年依据「墨西哥官方标准」(NOM) NOM-051-SCFI/SSA1-2010 得以实施,这标准基于每日饮食指南(Guías Diarias de Alimentación)。这一系统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饱和脂肪、脂肪、钠、糖及能量(卡路里)的含量。虽然这一标准得到了批准,但其有效性却受到质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一系统的理解和使用情况仍然显得微弱,因此,墨西哥的卫生部门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许多受访者对推荐摄取量毫无察觉,且无法理解标示的意义。」
2016年,智利推出了一项简化的食物标签系统并激励了墨西哥制定类似的系统。 2020年,墨西哥的食物标签系统经过彻底的重新设计,推出了食物及饮料的前标签系统(Sistema de Etiquetado Frontal de Alimentos y Bebidas, SEFAB)。此新系统旨在使消费者能快速理解产品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在墨西哥这样一个肥胖率极高的国家。
自1980年代以来,外国食品资本的开放及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使墨西哥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剧变,加工食品的进口激增。结果,1980年代的肥胖率只有7%,但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迅速上升,使墨西哥成为拉丁美洲加工食品消费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成年男性中有42.6%肥胖,而女性在同类别为37.5%。」
2010年,卫生部开始推动食物标签的标准化,最终形成了日常饮食指南。尽管如此,随后的各项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对此系统的有效性理解不佳。在2016年的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超过97%的受访者无法正确回答儿童和成人的卡路里摄入推荐值,显示出标签系统的推广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6年智利的标签制度成为墨西哥进一步完善自身标签系统的灵感来源。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成立了专门小组,根据智利的经验重新设计食物标签。在经过公共咨询以及专家意见整合后,于2019年通过新的前标签模型,并于2020年正式实施。
「新的标签松绑了公众的消费习惯,使得健康食品返回消费者的视野。」
新标签使用简单直观的黑色八边形,白字提示高糖、高能量、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含量。这些标签的目的是提供清晰的警告,提醒消费者注意摄取不健康食品的风险,并不允许带有这些标签的产品使用促销活动。
这一系统的实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多家跨国食品企业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会对其商业运作造成损害。作为回应,墨西哥消费品行业协会发表声明,要求政府撤回或者延后执行相关标签。例如,知名品牌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便向当局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许多公司甚至对标签的实施采取避险策略,改变产品配方以降低标签要求。」
尽管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这项标签系统的推行标志着墨西哥在改善国民饮食习惯及促进公共健康方面的重要一步。虽然一些消费者仍可能会对标签的存在感到陌生,之后的研究显示,随着习惯的逐渐形成,消费行为将会有显著的改变。未来,墨西哥如何进一步提升食品标签的有效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