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墨西哥的食物标签系统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营养的清晰资讯,帮助他们做出更健康的购买决策。随着这一系统的演变,特别是将一个突然增加的黑八角形标签放在产品包装上,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也随之开始受到影响。
墨西哥自1980年代以来逐渐开放对外资的引进,特别是食品工业的资本,这一过程随着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而加速,让工业加工食品流入国内,导致了急剧的肥胖率上升。 1980年代的肥胖率仅为7%,如今却成为拉丁美洲加工食品消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0年,卫生部提出要求建立食物标签的标准,并根据《墨西哥官方标准(NOM)》制定了每日饮食指导原则,涵盖了饱和脂肪、钠、糖和卡路里的含量。然而,经过几年的评估,显示出消费者对这一系统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甚至在营养专业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误解。
“97.6%的调查对象不知道10至12岁儿童的适当卡路里摄入量,而90%以上的人声称不知道成人每日应摄取的卡路里数。”
在汲取智利食物标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墨西哥于2020年推出了更新的标签系统,这种简化的黑色八角形警告标签醒目而直观。在包装上清晰标示高糖、高能量、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含量,这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
调查显示,仅有10%的受访者在购物时考虑到这些八角形标签。初期,消费者对这些标签感到好奇并试图避开这些标示的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为逐渐回归正常。
“数据显示,在某些类别的消费上受到标签的影响而减少,但总体销量变化不大。”
在新标签制度下,85%的食品产品都被标记出来。这使得许多食品公司开始调整产品配方,以减少添加成分的风险;一些产品甚至推出了不带标签的替代版本。这些调整的背后,既是为了合规,也反映出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
受到新标签制度的冲击,不仅是墨西哥国内的消费者和生产商,连国际企业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多家食品公司也表达了担忧。而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则表示支持这一举措。
“墨西哥的食品标签改革,无疑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一步。”
随着标签系统的逐步实施,社会各界对于改善饮食结构和减少肥胖症都有了更高的认识。然而,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单靠这些标签还不足以改变整体的饮食行为,消费者的教育和文化的改变同样是长期需要关注的重点。
这一标签的引入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还需要后续数据的支持及持续的监测和评估,来确保未来的饮食方式能够更加健康和可持续?